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谁也不曾注意到,巧夺天工的石林,原来是风沙为害的罪恶见证。
D.他极力抑制自己的激动,想冷静地分析一下这燃眉之急的紧张情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A“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从语境看与前面的“被人”语意上重复了。 C“巧夺天工”指人工胜过天然,“石林”本为天然,故与语境不合。D“燃眉之急”指非常紧迫的事情,不做定语,常充当宾语。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新民晚报》复刊。曾为确立新的办报理念产生过一场辩论。有人主张“为民分忧,与民同乐”合适,有人认为“为国分忧,与民同乐”好。你的看法是哪一种?请简述其理由。
参考答案:示例:主张“为民分忧,与民同乐”合适。其一、这个理念表明了报纸与读者的关系,报纸理当为民服务;其二、《新比晚报》非党政机关报,作为民众喉舌,既然应与民忧乐与共;其三、为民分忧,其最终目的虽然也是为国分忧,但“为民分忧”理念更具体,可操作,更能体现编辑、作者与读者的密切关系。
认为“为国分忧,与民同乐”好。一是这个理念有高度,能鲜明地体现报人的爱国情怀;二是这个理念也表明了报纸与国家、人民的依存关系,报纸为国分忧的落脚点当然也是为人民造福祉。
本题解析: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2) 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用吃的东西款待它。
(3) 经过世代的筛选,——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
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A 居然 常常 留传
B 居然 往往 流传
C 竟然 往往 流传
D 竟然 常常 留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下,终于使他翻然醒悟了。
B.奥地利科学家是在阿尔卑斯山山脚下对云层中的降雨进行冷冻、收集、分析和提炼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C.影片《生死抉择》是一部给人以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作品,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D.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我国的出口棉布受各国顾客欢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滥用介词造成没主语,后半句应改为"他终于翻然醒悟了"。B项有两处语病,一是"云层中的降雨"应改为"雨水";二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收集、冷冻、提炼、分析"。C项主宾不搭配,影片是"文艺作品"是"生动教材"都可以,影片是"重要措施"不通,应去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B.据了解,我省自学考试逐年升温,截至去年年底,参加考试的考生是我国自学考试制度推行以来最高的一年。
C.包括中国雪灾在内的一系列气候异常事件提醒世人:如果人们还停留于坐而论道的阶段,将饱尝“不预则废”的恶果。
D.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