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8 19:01:40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
周国平说,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
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想逃出寂寞。
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有规律的生活,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命题,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例文
绽放生命之花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人生如朝霞般绚烂;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成功如灯火般辉煌;也许,只能是这样……但生命属于我而不属于别人,无论我是多么渺小与卑微,无论我是多么寂寞与孤独,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让生命之花激情绽放。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平静的生活往往蕴含着充实的生命,耐得寂寞,默默无闻是古往今来,无数学者贤人的共同品质。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1950年艰难回国,在接下来的30多年间,他扎根于大西北,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地进行了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他不埋怨他被世人遗弃十几年,他只道他生命的真正价值,凭着一腔热血在荒芜的西北开放出最朴素的美丽。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貌似农民的伟大科学家,他几十年来在山头田野间穿行,又为寻找他的梦想。70年代他发明籼型杂交水稻,直到05年才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不在乎几十年的寂寞,他更不在乎这样的荣誉。伟大之人必有其伟大之处,耐得寂寞,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努力绽放生命之花便是他们的写照。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伟大的科学家,今天战斗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各个岗位的人们,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绽放着生命之花。
教师是个庞大的群体,在中国受到的关注也极其有限,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及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他们被世界遗忘在偏远的角落,如同山谷中的一朵郁金香,如同悬崖边的一棵松柏。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郁。他们默默地绽放着,不在乎是否有人,来到此处欣赏他们的美丽,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向广大无名教师致敬。
生命只有一次,我不想虚度年华,生命是自己的不可转让,生命是高傲的,“光荣孤立”“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希望以此来勉励广大和我一样复读的高四学子,相信,我们寂寞的高四奋斗一定会让自己满意,不负自己的期望与抱负,不愧于自己的人生。
人不是为别人而活,绽放生命之花是生命本质的追求,是生命最初的梦想。
在时光的长河中,个体生命如昙花一现,因而要摒弃一切杂念,耐得寂寞,在无言中开放最朴素的生命之花。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这个欲望膨胀、人心浮躁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生命中的寂寞时光?是害怕逃避,还是平静接受,还是干脆享受其中,在寂寞的土地上绽放绚烂的生命之花?此则材料以富含哲理的语言揭示了寂寞状态下生命的三种形态。实际就是“消极悲观”和“积极进取”两个层面。作为高考作文,立意必须立足于生命积极的一面,即“坚韧”“奔跑”“悠然”“突围”“资本”“不辍编织”“舞者”。可以这样表述最佳立意:
1、坚韧,生命的真谛
2、以奔跑的姿态度过寂寞
3、 执著创造,装点生命
4、 舞出生命的绚丽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曾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
  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作文
请以“今夜星光灿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40分)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宿构和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今夜星光灿烂”要注意“星光”的含义,可以写亲情,可以写友情,也可以写和平。如:今夜,星光灿烂!浩瀚的天际中划过一颗流星,我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小心愿,愿世界永远和平!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2年6月9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2分钟。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然不允许考生进场。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能参加考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先点出事件引发了一场争论,然后简单叙述事件。写作要求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样,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即可从工作人员、妈妈、考生中任选一人,也可以综合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对人物观点和做法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但在立意判断时应该研究本则材料的特殊性,本则材料由概括句和事例组成,而且关系紧密。概括句暗示了(其实也指明了)出题人的意图,本次作文的基本立意范围——规则与人情,事例中也隐含了一个重要信息“考生违规,考场工作人员坚守规则,不为人情所动”。
立意方向参考:
切题:(依据是既符合范围,又切合材料)
1.规则至上,人情不能动摇规则
2.人情可以完善或改变不合理的规则
3.规则中应该蕴含人情味
4.不违规则,不失人情
5.严守规则,彰显公平是最大的人情
合题:(依据是切合材料内涵即可,可以脱离概括句的范围)
1.为人处事应未雨绸缪或早作准备(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只迟到两分钟)
2.遭遇意外应理性处理(考生想翻墙进入考场)
3.做人不能没有自尊(妈妈下跪)
4.母爱是伟大的(妈妈为孩子进考场求情下跪)
5.忠于职守,认真尽责(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
6.固守规则,不知变通(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导致该考生缺考)
点评:本题所选的材料很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本材料对引导学生正视人情与规则也有很大的帮助,高一新生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接触一些新的事物,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违规之举,此题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化,既体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也体现了考试的教化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次钱学森作报告,台下一位老人举手发言,引发两人的激烈辩驳。事后在场的冯·卡门对钱学森说:“你知道刚才那位老人是谁吗?”钱学森摇头。冯·卡门说:“他就是冯·米赛斯啊。”钱学森才知道,自己激烈反对的竟是大名鼎鼎的力学权威。冯·卡门面露诡谲地问:“如果你知道他是谁,还敢和他辩论吗?”“怎么不敢?”钱学森回答,“在学术问题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您一贯教导我的嘛。”无独有偶,有一次冯·卡门看钱学森论文,认为其中的观点有错的,钱学森始终坚持自己的见解,冯·卡门大发雷霆,把钱学森的文稿也扔到地上,拂袖而去。第二天凌晨,钱学森听到门铃声打开一看,原来是冯·卡门先生!但见他紫涨着脸,迫不及待地声明:我想了一夜,终于搞明白了,昨天你是正确的,而我错了。说罢,深深地给钱学森鞠了一躬。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