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一名焙烧阿斯匹林瓶子的徒工发现焙烧出来的瓶子质量不过关,破损特别多。特别爱学习钻研的他,一次在一本书上得知瓶子容易破,主要是因为原料中有空气。在他当班时,他就对原料不停搅拌,空气在搅拌中被挤出。奇迹出现了:瓶子几乎没有破损。三个月后,工厂要培养一名车工,由于表现出色,他被选中。原来,只要不断搅拌就能获益,于是他开始“不断搅拌自己”。
20多年后,他成了我国著名作家、国家安全战略专家、国防大学教授,他就是金一南。
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自我的审视
这个时代的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狂奔着,仿佛被20世纪强劲的科技浪潮冲得忘乎所以。是的,人类不知所措地走着,走得很快很远,可他们却常常忘了出发时怀揣的目的。
人们随着时代的金属节奏暴走着,忘记了审视自我,于是才会迷失自我,不知所措。人类实在有必要在烟尘弥漫的浮世之路上大喝一声:“停下来吧!”——只有停下来,才能静思,才能与被甩在身后的灵魂交流,才能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呢喃,才能像实验室中神情肃穆的科学家那样用显微镜细细研究生活在我们心房上雕镂的花纹。审视自我,是多么神圣的事情,具有一种宗教的意味,而“神圣”这一字眼与现代社会似乎已格格不入。我们绝不能迷失在物欲纵横、人情练达之中,而应该毅然止步,对那些惊疑不定的同伴说:“我要审视自我!”“我要审视自我”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是清醒者的战斗宣言。拥有这种境界的人,乃是传颂千古的圣贤。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苏格拉底说:“人啊,认识你自己。”东西方两位先哲回答了我们的疑问,从反面诠释了我们“不知所措”的原因。
审视自我,从道德上,从生活上,从处世上。我们不必躲避不堪与丑陋,无论犯下多么严重的过错,都不能成为我们拒绝自省的理由。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天天真诚自省者该有什么样的灵魂,那至少是一个有着一丝坦诚的可敬的灵魂。我们每个人作为生命的个体,如果问心无愧清澈如水,这个世界自然会是一片清澄。
人们对自我的审视不仅仅是一个个人修养的问题,只有当它成为一种自发的集体意识,这个民族才有净化与再生的能力。正是这种自省能力让日本在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事件——编者注)后发愤图强,推行明治维新,从而走上了国富民强之路。而我们现在还有一部分人浑浑噩噩,这不是一时的痛心疾首可以改变的。
自我审视的意义远远超越了人的个体乃至民族、国家,人类过于自信而盲目前行到现在,已经走得太远。如果人类在无法减速的情况下轰然撞上命运的崖壁,我们听到的恐怕绝不仅仅是先哲的一声叹息。
本题解析: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难点和基础是对所代材料的意思范围的理解和把握。把握材料的意思范围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本题所提供的材料其关键句就是“原来,只要不断搅拌就能获益,于是他开始‘不断搅拌自己’。”这句话有两点意思,一是因,搅拌的好处,“只要不断搅拌就能获益”。材料中是指通过搅拌将导致破裂的不利因素排除;二是果,“不断搅拌自己”。这里,对搅拌的理解是关键。从原材料来看,就是通过搅拌将导致破裂的不利因素排除。推及到人,那就是通过不停的搅拌,排除人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空气”,也就是通过思考,不断审视自己,去除自身的弱项或缺点,从而使自己走向完美和成功。这就是试题所供材料的意思范围,写作记叙文,要通过具体事情的具体记叙来表现自己如何发现自己的“短板”或缺陷,并弥补自己的弱项,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有所收获。写作议论文,可以此为论点,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来论证。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3年冬季,一档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红遍火江南北,温暖了无数人的心:2014年春晚,一首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一夜走红,让回家的游子泪奔,于是钞票“去哪儿了”、年的味道“去哪儿了”、钱“去哪儿了”……让“去哪儿”体一时成为流行语。其实“去哪儿”体更多的透露出人们心灵深处的快乐与无奈、幸福与纠结……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_____去哪儿了”中的横线处填入一词,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短文中出现的例子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习作例文】
时间都去哪儿了
将手置于胸前,聆听心灵的思考。---题记
忧伤本不应该,可为何充斥了心间。
大年初一,大鹏文化广场的游园会充斥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朋友说,春节是只属于孩子们的欢乐。对于步入青春的花季雨季的我们而言,只不过是个自我安慰的幌子罢了,我们不再有儿时的疯,取而代之的是沉下心的哲理思考。
静寂的夜,无人的街,纵转瞬即逝的烟花,升空的刹那,也显得尤为绚烂多姿。
温暖的家,温馨的祝福,或许看着朋友发来的一条条祝福,会心一笑,更感动于零点新年钟声敲响的准点祝福;或许有人陪着漫无目的地散步,偶尔抬头欣赏烟花的一现,偶尔微笑交谈彼此的生活,偶尔开怀调逗对方,便心已足焉。
每当收到‘新年快乐’,便在心里由衷地感慨一句:“啊,又是一年转瞬而过,时间都去哪里了?”还记得春晚一家人围坐一旁,共同欣赏王铮亮演唱的《时间都去哪里了?》,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在我们的脑海里闪过,无不撩动我们敏感的心弦,我们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还记得小彩旗春晚连转4小时,已然化为“时间使者”见证新年钟声的敲响。
“时间都去哪里了?”我不禁扪心自问。
曾几何时,无忧无虑的欢闹声在暖阳下弥漫着,那时的我们没有烦恼。我可以相约小伙伴,在榕树下尽情嬉戏,没有时间的催促;我可以互陪小伙伴,在大海中沉醉自我,没有时间的瞬逝。
后来,我上小学,稚嫩的脸庞仍充斥着儿时的欢乐,却已不再真实。当晨的兴起,我紧靠着父亲坚实的双肩,分别于校门前;当夜的降临,我卷缩在母亲温暖的怀抱,感受着幸福的瞬间。我们开始学会了学习上的竞争,也知道了友谊并非天长地久。
再后来,心灵笼罩着经历了亲人离去的悲痛的阴霾,看悲伤逆流成河,不尽的思念化作空中那颗最闪烁的星星,望月遥思亲,唯恐泪沾衣,今宵割愁肠,往昔记忆涌。那一刻起,突然害怕时间的无情会再一次悄然带走身边的每一个我爱的人。
而现在,转眼已是高二生,稚嫩的脸庞已不再泛着当初的天真,我们多了烦恼,青春的花季雨季已来临;我们多了压力,未来的美好需要我们挖掘,我们多了隐藏,心事不愿吐露他人。
我们付出的辛勤汗水,时间在见证;我们一路成长洒下的悲欢,时间在凝视。
翻开手中的相册,短短的蘑菇发,深深的酒窝笑,在太阳底下笑得那么开心的小女孩,如今,已然蜕变成了一个翩翩少女,在时间的无情流逝中,懂得了把握当下,珍惜眼前人,大步迈开自己的步伐,与时间赛跑,追逐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本题解析:这是道半命题作文题。构思时应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的后半不是流行词语“去哪儿了”,可根据自己最熟悉、掌握材料最多最典型的情况,选择一个合适词语补充,比如“信仰去哪儿了”“亲情去哪儿了”“诚信去哪儿了”“幸福去哪儿了”等等。然后紧扣补充后的题目选择材料,布局文章。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请以“声音”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不,这不是声音
曾经以为胡天八月飞雪时传来的幽幽胡笳是最苍凉的声音,曾经以为西边如狼烟般冲天直上的秦腔是最高亢悲愤的声音,可是,当我在某个寒冷的傍晚听到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时,我却觉得,我的心被震撼了,前所未有的凄凉的震撼聆听《二泉映月》,你似乎可以看到那个独自走在无锡街头的衣服破烂的老汉,他手拿二胡,认真地拉呀,拉呀。
可是,有多少人驻足侧身倾听?他在风雨中艰难行走,叹息,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听他抱怨?这凄凉,比“秋风扫落叶”还要凄,韵味比“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还要无穷黛玉葬花,泪湿粉面,泪洒春衫,可终究宝玉会懂而华彦军,只能将这一生的凄苦告诉这把二胡,将满腔的凄凉化为一曲《二泉映月》。
悠扬的二胡声,从湿润的江南传来不,这不是声音,是苦难的生命在呐喊。
曾经以为黄莺的千啾百啭才是大自然中最美的声音,曾经以为“两个黄鹂鸣翠柳”才是最温暖的景致。
可是,知道吗?在危地马拉,有一种叫做落沙婆的小鸟,每一次,它都要哀叫七天七夜才会下一个蛋这哀叫或许远不比黄莺的婉转,远不比黄鹂的悦耳,可是,这却是大自然中最伟大的声音,仅仅因为它来自于一个母亲在声音中,蛋壳才会变得坚硬,在这声音中,小落沙婆出生后才会变得健康。
声声痛苦的哀叫,从古老的南美大陆上传来不,这不是声音,是一种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曾经以为雨敲打伞的声音是最落寞的声音,曾经以为风吹过松林是最壮阔的声音可是,你体会过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曾经“接田莲叶无穷碧”的叶子,有的,早已被秋风撕破,有的,甚至卷作黑色的一团可是,它们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曾经翠绿的莲蓬如今虽已成为焦黑,却仍高举。
滴滴嗒嗒的雨落声,从残荷叶面上传来不,那不是声音,那是一种即使只有一根枯梗、一片枯叶,却具有摧毁力量的精神。
世界上有许多声音,可有一些声音却烙印般深深铭记在脑海中,它们带给萎我们震撼的力量。
不,这已不是声音,而是来自生命最深处的绝唱!
本题解析:
对声音,我们实在是熟悉不过自然界的风声、雨声、清脆鸟鸣声随处可见;生活中的笑声、哭声、优美歌唱声更是声声入耳顺着话题提示语的方向挖掘,我们发现“朋友的嘱托”、 “父母的叮咛”、“同学的感谢”都是很好的写作题材
不过,最熟悉的话题也许是最难写作的题目,这个话题与广东省2004年高考话题“语言”的难度几乎可以相提并论要想写好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先从两方面下功夫:一、寻找触及灵魂的声音,“杜鹃啼血”的故事也许你非常熟悉,从杜鹃鸟顽强的啼叫声中我们就可以感悟到生命的哲理;你遭遇困难时,老师轻轻的一句鼓励、平常的一声呼唤,也许会成为你心灵深处最美的风景这种声音给你留下的印象越深,写出来的文章会越动人;二、讲述美丽动人的故事,用一个美丽曲折的故事作为载体,写出自己对这种声音的感受,不失为最佳的切入方法,比如,你可以写自己三次对同一个人说出同一句话时的不同感受,你可以想像未来人类充满智慧的声音。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请围绕“尊严”这一话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要求: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文中应出现“从……到……”的整句句式。
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有气势。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苦难犹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
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