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五)
2019-06-28 19:11:56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句子。(8分)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小题1:将奈其士众何(2分) 小题2:咸刈厥敌,使靡有余 (2分) 小题3: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篓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招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而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矣。?若亲有严客,髡帣(juàn) 韝(gōu)蘜跽,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chì)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选自《滑稽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淫?:荒淫? B.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益:更加 C.乃罢长夜之饮?罢:停止 D.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卒然:终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 B.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招髡赐之酒?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C. 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D. 淳于髡说之以隐? 侍酒于前,时赐余沥,?以髡为诸侯主客 7.下列各项全都说明淳于髡“滑稽多辩”的一项是(?)(3分) ①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②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 ④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 ⑤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⑥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段矮小,滑稽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 B.齐威王在位时,喜好隐士,又逸乐无度,不管政事,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淳于髡就以隐士的身份来规劝讽谏齐威王。? C.齐威王八年,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 D.经过淳于髡的婉转劝说,威王停止了彻夜欢饮,并任用淳于髡为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齐王宗室设置酒宴,淳于髡常常作陪。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4分)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而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 ②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武则天)太后信重內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必欲取卓荦奇才,則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辉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止其拜拜:行跪拜礼 B.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审:明白 C.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擢:提拔 D.悉在公门矣公门:府衙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 ② 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 乃迁秋官侍郎 ② 乃使人复修南阁子 C.① 久之,卒用为相② 杳不知其所之也 D.① 其人虽老②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狄仁杰忠诚正直的一组是(? )
① 仁杰好面引廷争
② 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
③ 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⑤ 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
⑥ 百姓为之立生祠。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仁杰在世时,武太后十分信任倚重他,常称他“国老”;狄仁杰去世后,武太后很悲伤,感叹朝堂空了。
B.武太后要为朝廷选拔人才,狄仁杰就推荐了几十人,后来这些

人都成为唐朝的名臣。
C.狄仁杰不仅在选才上认真,而且在用才上也很较真。他举荐张柬之为宰相,然而武太后没有照办,他就敢于当面提出不同的看法。
D.

狄仁杰一生清正廉明,受到百姓的爱戴。但他因教子有方,最后损害了自己的名声。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B.不敢言而敢怒? 鸣鼓而聚之
C.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师不必贤于弟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单选题
下列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陈情表》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的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B.《祭十二郎文》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C.《愚溪诗序》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写照自己,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这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D.《赤壁赋》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