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课文理解。
(1)课文《故都的秋》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采用了______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1)清、静、悲凉
(2)通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大弦嘈嘈如急雨,??。(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2:四十三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3: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题4: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参考答案:
小题1:小弦切切如私语
小题2: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小题3:樯橹灰飞烟灭
小题4: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本题解析:默写(1)时,注意“私语”的写法。默写(2)时,注意“犹” “烽”的写法。默写(3)时,注意“樯橹”的写法。默写(3)时,注意“砺” “知”的写法。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小题1: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小题2:朝菌不知晦朔,?,?。(《庄子·逍遥游》)
小题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庄子·逍遥游》)
小题4:既替余以蕙纕兮,?。(屈原《离骚》)
小题5:?,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小题6:问君西游何时还??。(李白《蜀道难》)
小题7:飞湍瀑流争喧豗,?。(李白《蜀道难》)
小题8:?,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9:座中泣下谁最多,??。(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10: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小题1:抟扶摇而上者九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小题2: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小题3:彼且恶乎待哉
小 题4:又申之以揽茝
小题5:宁溘死以流亡兮
小题6:畏途巉岩不可攀
小题7:砰崖转石万壑雷
小题8:冰泉冷涩弦凝绝
小题9:江州司马青衫湿
小题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写错一个字,则该道横线不得分。题中,下列字容易写错:抟、息、蟪蛄、恶乎待、申、茝、溘、巉、砰崖、冷涩、授等。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
1、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
2、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4、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参考答案:1、觉今是而昨非
2、泉涓涓而始流
3、落霞与孤鹜齐飞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①,司空为优。”
注:①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小题1】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被称为“苏州”是因他曾作过苏州刺史。白乐天也是唐代诗人,他名为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有 、 。
【小题2】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小题3】谢榛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简要分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诗“优”在何处。
参考答案:
【小题1】居易 《琵琶行》 《卖炭翁》(只要是白居易的作品即可)
【小题2】这三句诗都人树并写,以景衬情,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
【小题3】司空曙的诗句写了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形象更加具体鲜明,表现了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使读者感受更为真切。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识记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
【小题2】“同一机杼”意为构思布局的相同之处。从所选择的诗句可以看到有相同的意象:树。抒发了相同的情感:人老了。“人将老”“人欲白头时”“灯下白头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比兴兼用,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手法。“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