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从《家》(巴金)、《巴黎圣母院》(雨果)中节录的片段,分别说出其描写的人物。
①“发鬓垂在两只耳边,把她的鹅蛋形的面庞,显得恰到好处。整齐的前刘海下面,在两道修眉和一根略略高的鼻子的中间,不高不低地嵌着一对大眼。这对眼睛非常明亮,不仅给她的笑脸添了光彩,而且她一走进来,连这个房间也显得明亮多了。”(《家》)(?)
②“她这样想着,就定下了最后的决心。她又感到一阵心痛。她紧紧地按住了胸膛。她依旧坐在那里,她用留恋的眼光看着黑暗中的一切。她还在想。她所想的只是他一个人。她想着,脸上时时浮出凄凉的微笑,但是眼睛里还有泪珠。”(《家》)(?)
③“她那双安达路斯式的小脚,穿着精美的鞋,显得小巧自如。她在一条随便铺着的旧波斯地毯上,飞舞着,旋转着,每当她转过身来的时候,每当她光辉的形象经过你面前的时候,她那乌黑的大眼睛就朝着你一闪。”(《巴黎圣母院》)(?)
参考答案:①琴(张蕴华、琴表姐)?②鸣凤?③爱斯梅拉达
本题解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下面这个形象的说法中蕴涵着许多哲理,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其中的一条哲理。(2分)
旅游从来就是从自己住腻的地方到别人住腻的地方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新奇;(2)再美的事物反复出现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3)相同的事物用不同的眼光(或:以不同的目的、心态)去观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4)美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愉悦感觉。(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此题就是根据例句的含义,结合着现实,从例句的特点跟现实中的类似现象,由此及彼,进行拓展延伸。如在分析时,可以抓住“腻”字,熟悉的事物或地方变成腻的,而未知的事物或地方却是充满新奇的。也可以从审美疲劳的角度来谈。还可以从不同的观察者有不同的理解的角度来谈。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表不信,亲诣馆舍观之,果有诗四句。诗曰: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刘表见诗大怒,拔剑言曰:“誓杀此无义之徒!”
“无义之徒”指谁?毛宗岗对上述四旬诗评点道:“龙跃池中,正应马跃溪中。假诗之句,已预为之谶矣。”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参考答案:①“无义之徒”指刘备。(1分)②与“马跃溪中”相关的故事情节是: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刘表夫人蔡氏闻之与其弟蔡瑁密谋,以刘表名义于襄阳设宴欲加害刘备(1分)。宴上,荆州幕宾伊籍将蔡氏阴谋密告刘备,并引其从西门逃脱(1分)。蔡瑁引军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不料马失前蹄(1分)。刘备加鞭大呼“的卢,今日妨吾!”马从水中涌起,跃过檀溪而去(1分)
本题解析: 本情节选择自《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与此相关的情节是,伊籍探知蔡瑁欲害玄德,特夤夜来报。催促玄德速速起身。玄德曰:“未辞景升,如何便去?”籍曰:“公若辞,必遭蔡瑁之害矣。”玄德乃谢别伊籍,急唤从者,一齐上马,不待天明,星夜奔回新野。比及蔡瑁领军到馆舍时,玄德已去远矣。瑁悔恨无及。“刘皇叔跃马过檀溪”是三国演义中很经典的故事,后人也有诗借用此典,“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帐。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晴朗的夏夜,躺在广阔的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在这里可以用"忍无可忍"。B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在这里应该用"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在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D恒河沙数:象恒河里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质朴 坐右铭 心心相映 炯然不同
B.谜宫 亲合力 目不暇接 芸芸众生
C.伎俩 号码薄 舍身取义 妍嗤毕露
D.灰谐 老俩口 手足无挫 玩事不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