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可染的“生前身后名”
①出生于徐州的李可染其实是一个苦孩子,其父先为农民,后为渔民,双亲均目不识丁。李可染因为好奇而早入艺途,因为颖异而常遇贵人,年少时有乡贤钱食芝提携,继而得林风眠赏识,复而为徐悲鸿推崇,更有齐白石、黄宾虹为其靠山……而李可染成就大业的根本原因则是他自身追求的高迈。
②李可染直到74岁时的1981年,才担任举旗不挂帅的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一生的绝大多数时期只是一个艺术家、一介布衣,但他的一生所系,主要是通过艺术而关乎天下与民族。年轻时,他以艺术而投身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事业,在杭州参与“一八艺社”等进步学生运动是一个艺术青年的热血之举,在家乡徐州从事唤起民众工作、在武汉等地创作许多抗日宣传作品则是一位艺术家的社会担当。到了晚年,李可染作为一位艺术大家,参加了大量的公益活动与慈善事业,赤子之情与仁爱之心是李可染艺术的人文基石,深厚而又广大。
③其人文思想化入艺术,则表现为他把自己的艺术探索与艺术创作始终归结为对艺术时代性的提炼与总结。早在杭州国立艺专求学时,他以中国画底子转入西画专业,且后来居上,在于他学习的勤奋与思想的活跃。20世纪40年代前期,他应邀担任重庆国立艺专讲师时,提出“以最大功力打进去,以最大勇气打出来”,深入传统堂奥,由文人画而及宋元画理、汉唐气象。50年代初,他和张仃等人有感于元明文人山水画的清疏与清代院体山水画的刻板,大胆地深入生活、深入自然,且坚持不懈,从而开辟了山水画的新天地。60年代初,他把学习所得、生活所得、思想所得转化为艺术所得,采一炼十,由对景写生转向对景创作,完成了个人艺术面貌的塑造与展开,同时确定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时代坐标。更为重要的是,70年代中后期至去世之前,他在“为祖国山河立传”的旗帜下,以雄厚精进的创造力,把个人所有转化为时代所有,把艺术所有转化为历史所有。
④李可染一生主要的社会角色是教师,正是在课堂上手把手教学的过程中,正是在带领学生外出写生的路途中,李可染通过言传身教,把自己的人生色调敷设在年轻学子的底版上,把自己的思想情怀浸漫进年轻学子的脑际里,把自己的探索追求扩大为师生共同奋斗的事业。李可染以寂寞之道,创立了中国美术的“苦学派”。李家山水不仅丰富了中国山水画图式宝库,更让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可以无愧千古,笑傲江湖。
⑤李可染弱冠时即以大字榜书而让乡亲们纷纷登门求春联。年轻时,他的个人展览会举行,徐悲鸿等名流或以作品交换,或付钱相购。上世纪60年代,北京荣宝斋销售其作品,价格已然不低。80年代初,香港艺术品拍卖会上,李可染的作品便高逾数万。这些年来,其作品在海内外,无论是画廊经营,还是拍卖,行情都是一波未了一波又起。他与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组成的第一方阵,带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上扬,体现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本走势。其实,李可染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任一阶段,都只是顺其自然,他不排斥市场,不讨厌金钱,不拒绝收藏,但他不喜欢哄抬炒作,也不愿意独享其成,更不愿意让市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
⑥他始终是一个严肃的艺术家、一个辛勤的耕耘者。(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李可染出身贫寒,能够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是因为得到了钱食芝的提携,林风眠、徐悲鸿、齐白石和黄宾虹等人的赏识、推崇和帮助。
B.李可染一生大多数时期只是一个艺术家、一介布衣,直到年逾古稀才担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这一实质性的行政职务。
C.在杭州参与“一八艺社”、在徐州从事唤起民众工作、在武汉等地创作抗日宣传作品等活动都表现了李可染的赤子之情。
D.第③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李可染的艺术人生,旨在表现其把自己的艺术探索与艺术创作始终归结为对艺术时代性的提炼与总结。
E.本文运用典雅、富有文采、如话家常的语言,讲述了李可染的“生前身后名”,塑造了一个严肃的艺术家和辛勤的耕耘者的形象。
(2)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艺术家李可染的一生?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说:“他始终是一个严肃的艺术家、一个辛勤的耕耘者。”这句话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D
(2)一是作为艺术家,投身民族大业和社会事业;二是作为画家,把人文思想化入艺术,并且追求创新;三是作为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追求。(意对即可)
(3)集中写李可染的作品在其“生前身后”都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追捧,突出了李可染的作品的不朽价值,同时也表现了李可染顺其自然的坦荡态度和不为市场所动的坚定的艺术立场。(言之有理即可)
(4)示例一:李可染对艺术追求的严肃的态度值得学习。①他自身的追求高迈;②通过艺术而关乎天下与民族;③在课堂上手把手教学;④不愿意让市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示例二:李可染一生辛勤耕耘的治学态度值得学习。①在杭州国立艺专求学时,他以中国画底子转入西画专业,因学习勤奋、思想活跃而后来居上;②大胆深入生活、深入自然,且坚持不懈,开辟了山水画的新天地;③以寂寞之道,创立了中国美术的“苦学派”。(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石板路上踏过的青春
骆非翔
他作为教育局的年轻职工,被安排去川西的贫困地区考察。他坐了一天一夜的车,从大巴转到小巴,再从小巴转到马车,又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终于来到了一座大山的山口,这个山口通往的地方就是他要去的村子。
村长已经带人在那里等他了。见到他,村长连忙上去和他半拥着握手,说:“陈老师,欢迎您来到我们半托村!”
村长引他上了一条去村子的山路,道路上铺着平平整整的石板。村长指着这路说:“这路是同学们为了欢迎您的到来,特意翻修的。”“为了欢迎我,把路都重修了?”他惊讶了。村长憨实地说:“是啊!我们村子三年没有来过老师了。”
他,只不过是一个来考察的老师,孩子们却为他翻修了整整一条山路。
在那条路上走了很久,他们终于走到了学校。
他进了破陋的校门,在那几乎废弃的操场上,他看到孩子们已经排好了队迎接他,他一进来,孩子们全都敬起了礼。他随着村长来到孩子们面前,村长大声说道:“同学们,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新来的陈老师,从明天开始,你们又可以上学了!”
孩子们热烈的掌声猛地响了起来,只有他,呆呆地看着村长,他拉着村长的手轻声说:“村长,我不是来教书的,是来考察的。”
村长愣了,问:“您不是上级派来支教的吗?”他掏出介绍信递给村长说:“我是来考察的,不是来支教的!”村长看着信,脸色顿时凝重起来,由于消息传达失误,乡里把他说成了来支教的老师,村里的老老小小都要空欢喜一场了,村长沉默了一会儿,对他说:“陈老师,既然您来了,我还是想请您利用考察的这几天时间,给孩子们上几课吧,可以吗?”他欣然答应了。
第二天,他就在破陋的教室里为孩子们上课,从早晨上到下午,再到晚上,没有一个学生离开。孩子们的饭菜都是家长们送来的,他们不想让孩子们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学到知识的机会。
三天过去了,因为要赶车,在那个寒冷的凌晨,他开始打点行囊。村里的大人拉着小孩都来送他,有一个叫格吉的孩子用幼小而有力的肩膀扛起了他的行李。他走在那新修的石板路上,心里满是愧疚和忧伤。村长带着孩子们一直把他送到山口,他从小格吉的手中接过包,低声对村长说:“我只教了三天书,这样的盛情实在受之有愧啊!”
村长还是那样憨实,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们送你就是送自己的父亲!”
他的眼睛湿润了,他独自打着手电走了,再也不敢回头。走了很长很长的路时,猛然听到后面传来脚步声,他用手电照去,不由得一惊,居然是小格吉,他问:“格吉,你怎么跟来了?”格吉轻声地说:“我只是想送送您。”他挥手说:“别送了,你回去吧!”格吉又说:“我还是送送老师吧,路上有狼,上次要来的老师就是走到这条路上,遇到了狼,被吓回去了。”他心中猛地一抽,他知道,很多因为吃不了苦从支教前线退却下来的老师,总是编出许多虚伪而又幼稚的理由来搪塞,然而单纯的孩子们居然都相信了。他搂住小格吉说:“你送完老师,不就要一个人回去了吗?你就不怕狼吗?”格吉愣了一下,半天才吞吞吐吐说:“怕……可是,我们更怕老师不回来了。”
他也愣了。
就在那一刻,他的眼眶再一次湿润了。.面对这个纯真的孩子,他突然决定改变主意。他一把搂住小格吉说:“既然你怕,那老师就陪你回去吧!”
格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师,您不走了吗?”
他含泪微笑着,坚定地说:“不走了!”
就这样,他重新踏上了那条为他重修的石板路,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留了下来,支教整整三年。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分)
21.文章开头语段的内容介绍有何作用?(3分)
22.“他走在那新修的石板路上,心里满是愧疚和忧伤。”请你谈谈他愧疚和忧伤的是什么?(3分)
23.“石板路上踏过的青春”是什么样的青春?(3分)
24.文中的“小格吉”是怎样的一个孩子?(3分)
25.从文章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教育现象?对此你有什么想法?(3分)
参考答案:
20.年轻的教育局职工,到边远贫困地区考察,受到村民和孩子们的热情接待,被他们的求知欲所感动,留下支教三年。
21.交代了考察地的偏远路难行,没有老师来的原因,为表现他能留下来做铺垫。
22.为村民和孩子们如此热情,自己却不能留下来而愧疚;为家长和孩子们如此高的求知欲,想上学的愿望都不能实现而忧伤。
23.为贫困山区孩子们,为教育事业甘愿吃苦、奉献的青春。
24.憨厚,心地善良,非常想读书,求知欲强。
25.教育的不均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变现状。努力学习,为教育做出贡献。(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20.考察1分,热情接待1分,支教1分
21.铺垫。要适当分析。
22.分析含义2分:愧疚1分,忧伤各1分;语言流畅1分。
23.答出“奉献”即可。
24.善良1分,求知欲2分。
25.教育的不均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变现状。努力学习,为教育做出贡献。(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美国纪念孔子背后
焦波?
10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认可他为世界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作出的巨大贡献。
决议说,孔子在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现在的中国山东省曲阜。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世界各国的社会和政治思想产生了影响并且仍在发挥影响力。
决议显示出美国主流社会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孔子倡导自省、自修、真诚和社会关系中的相互尊重,以在个人和公共生活中实现公正和道义,体现最高境界的道德品质。
“此外,孔子《论语》中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道德品行的典范,也能促进人类和谐”。
决议还提到,孔子认为,政府应建立在忠诚、尊老和承认家庭重要性的基础上,而政界人士必须成为诚实和道德的模范。这些都提醒着人们,要以至高荣誉和尊重履行自己的职责。
众议员格林认为,源自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全球许多国家带来了深远影响,韩国、日本、越南等地,都看得到孔子思想的潜移默化。他此前在得州休斯敦的选区竖立了孔子铜像。
“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案,纪念并且赞扬被称为中国最伟大教师的孔子的诞辰,非常合适。”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共和党首席议员罗斯?雷提南及其他一些议员认为,很多美国学者受到亚洲文化与儒家思想影响,使美国的社会与文化更趋于多元,这对科学、法律、医药、工程、艺术等领域都有重大意义,所以美国国会应当通过决议案,纪念中国这位至圣先师。
上世纪80年代,全世界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次讨论中认为,重振孔子学说,能够帮助全人类应对21世纪的挑战。“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种看法在美国也正在得到更多认可。孔子已成为中关文化沟通的桥梁。
美国首家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全生说,其实美国和西方对孔子学说并不陌生。早在西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的许多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孔子思想,就已经通过传教士传到西方,受到思想界高度重视。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有识之士认识到中美合作对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性。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资深、研究员李成认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世界上影响力增长,是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的重要背景之一。同时,在许多公开表态中,美国总统奥巴马、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国务卿希拉里都表示尊重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更多地认识到了中国对世界各个领域的贡献,表达出希望以平等方式与中国进行对话的姿态。这是此决议通过的另一重要背景。
此外,此次国会通过这一决议和美国华裔地位上升、华人团体逐渐壮大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奥巴马内阁有两名华裔部长,这在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国会华裔议员也在增多,国会也日益认识到华人团体的力量。
在中关关系迅速发展的今天,美国国会能够通过这个决议,预示着中关能够在文化价值观念领域找到更多共同点。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此事不仅表明中国“软实力”日益增长,也体现了文化价值观念的交流对中美关系的有力推动,还显示出了美国政界对中国发展和中国文化的日益尊重。至于实际意义,则包括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有助于改变历来西方宗教和世俗社会对中国人的误解等。
同时,也有人“冷”眼看美国的孔子“热”。“毕竟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本身就很注重对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尊重和吸收。对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兼收并蓄,正是美国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文化包括很多文化,不仅有英国文化、法国文化,还有西班牙文化、墨西哥文化等等。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只是其一。”
还有人认为,孔子被美国人所推崇是“迟早的事儿”。放眼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是上自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等美国上层智库和下到一些大学研究机构、民间研究机构的共同目标。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的两项是(? )?
A.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认可了孔子为世界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作出的巨大贡献,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一种道德品行的典范,也能促进人类和谐。 ?
B.作者认为,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对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兼收并蓄,正是美国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美国文化包括很多文化,不仅有英国文化、法国文化,还有西班牙文化、墨西哥文化等等。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只是其一。 ?
C.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世界上影响力增长,是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的重要背景之一。 ?
D.“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种看法在美国也正在得到更多认可。孔子已成为中美文化沟通的桥梁。
E.此次国会通过这一决议和美国华裔地位上升、华人团体逐渐壮大也有很大关系。
2.请分条陈述文中提到的关于这一新闻事件产生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评论讲究“一实一虚”,“实”指新闻,“虚”指评论,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中“实”的主要内容和“虚”所体现的主要观点。(每句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一观点带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B ?
2.①孔子思想本身的先进性对当代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力。②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世界上影响力增长,使美国渴望与中国对话。③美国华裔地位上升、华人团体逐渐壮大,使美国日益认识到华人团体的力量。 ?
3.“实”:美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虚”:美纪念孔子诞辰虽“冷”犹“热”。(或:美纪念孔子诞辰彰显文化多元与对话期待) ?
4.示例:这句话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①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要盲目更新,要懂得坚守,传承好民族的、本土的文化才能让传统之树枝繁叶茂。②开放的世界,使得文化渐趋多元,在文化上的吐故纳新,已成潮流,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在“送去”之余还要学会“拿来”。③当我们的文化有朝一日属于世界时,我们的优越感会越来越少,当别人在我们灿烂的文化里大步前行时,我们不能只对祖先磕头上香,还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文化引领生活,温暖人生,而不是让它成为一堆故纸与饭后谈资。(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
(柴进与林冲正吃酒间,只见那洪教头)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头,必是柴进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80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心中不喜。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80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是枪棒教师,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
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柴进见林冲手轻,便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说道:“二位教头比试,这锭银子,若是赢的便将此银拿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唤做拔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有删减)
1.请各用两个词语分别概括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用了很多手法刻画林冲这个人物形象。请选取两种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这几句话是闲笔,可以删掉,你怎么认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主要内容是“林冲棒打洪教头”,然而真正写到林、洪二人交手的笔墨很少。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林冲:小心沉稳、谦虚忍让。洪教头:傲慢无礼、狂妄自大。
2.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与洪教头对比等手法,联系原文举例分析略。
3.不可以删掉。在林冲一忍再忍、洪教头一逼再逼之后,作者宕开笔墨写柴进劝阻,写月下景色,这些“闲笔” 使得情节张弛有度,为下文写林冲棒打洪教头蓄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示例)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林冲与洪教头的人物性格。在情节上,经过层层铺垫之后再写两人交手,更能突出林冲的武功高强。
(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第一百一十七回中在描写“邓艾”时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加以解释。
参考答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入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比喻不进行认真的实践就不可能得到真知。
本题解析:考查对作品中运用的成语的识记能力和概括理解能力,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