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炫耀(xuàn)
B.粘贴(nián)
C.引擎(qíng)
D.广袤(mào)?
蛮横(hèng)
戕害(qiāng)
蝉蜕(tuì)
狙击(zǔ) ?
百舸争流(gě)
锲而不舍(qiè)
按捺不住(nài)
转弯抹角(mò)
不屈不挠(náo)?
独出机杼(zhù)?
冯虚御风(píng)
怦然心动(pēng)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分)
?
?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分)
?
(3)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3分)
?
参考答案:(1)(3分)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云”、“响”、“赢”各1分)
(2)(3分)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始”、“速”各1分,意思1分)
(3)(3分)看见能引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警戒;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戒”、“作”各1分,意思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她爱好音乐。
B.这套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科学,真是洋洋大观、应有尽有。
C.升到中学,就应该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D.我国国人---特别是农民,绿色意识怕是还停留在中古世纪---这并非耸人听闻之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项“耳闻目睹”应为“耳濡目染”。B项“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的数量和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使人大开眼界。C项“名不虚传”是流传开来的名声不是假的。形容名实相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只是因为来自太阳的那不懈的、不断的能量潮流,才使这种有序状态没有解体,而继续违反着几率。
B.“9·11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关系进入微妙阶段,尽管美、印、巴关系暖昧,但美国与印度将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势已相当明朗。
C.侵入我国的寒流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这要看由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来决定。
D.作为消费者,你是否想过,正是某些畸形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商业经营对生态的污染和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不但社会用证单位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一致性认定,而且能进一步增强证件防伪性能。
B.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C.对“比较文学”这个概念我们比较陌生,如果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使自己走出陌生的境地。
D.针对近期哈尔滨被雾霭笼罩,能见度低,易引发交通事故,交通部门提醒广大驾乘人员,要谨慎慢行,保证安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A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但”应该移到“社会用证单位”后面。
B项搭配不当,“改善”的宾语为“偏见”搭配不当。
D项成分残缺,“针对”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易引发交通事故”的后面加上“的问题”或“的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