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6-28 19:42:35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
  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将行,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俄闻周主崩,延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①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延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士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②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大溃。奏至,世宗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四》)
  [注]①并:并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②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或木片。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祖微时,欲之——聘:以礼物订婚
B.廷璋至,左右——屏:使……退避
C.廷璋获之,送京师——械:镣铐
D.潜遣亲信使蜡书求援邻境——赍:携带
2.下列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廷璋呕血不食数日②求人可使报秦
B.①募敢死士百余人②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①诏廷璋率部入阴地②失其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D.①城中鼓噪出②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杨廷璋“有干材”的一组是(? )
①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
②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③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④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
⑤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
⑥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嫁给了他,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守太原时杨廷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
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队趁夜悄悄进攻,让城中士兵呐喊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
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也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即使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慢。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待怀疑他的人,他也能坦诚相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
泽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
泽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
泽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 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选自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下列语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小试勒兵乎勒:整治,演练。
B.趣使使下令曰趣:通“促”,急忙。
C.遂斩队长二人以徇徇:对众说明
D.孙子与有力焉与:参与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可试以妇人乎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B.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既已明而不如法者
C.臣既已受命为将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
D.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吏士之罪也。
小题3:下面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操演章程已经宣布下达,于是架设兵器,立即对他们三令五申。
B.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大王只是喜欢我的兵法理论,不能用我的理论来实际用兵。
C.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
妇人们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军令纪律的要求
D.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从此,吴王阖闾知道孙子善于用兵,最终任命他做了将军。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武以所著兵法求见吴国国王阖闾,吴王让其用一群女子来小试一下练练兵,结果失去了自己宠爱的两个妃子。
B.军法纪律已经宣布完了,孙武便陈设鈇钺,当场重复了多遍,然后用击鼓指挥他们,妇女们总是放声大笑,不得已,经吴王阖闾同意,将两个女队长杀了。
C.孙武按顺序任用两队第二人为队长,再次用鼓声指挥他们操练。妇女们一切动作都符合军令要求,没有再敢出声嬉笑的了。
D.吴国往西攻破了强大的楚国,攻入郢都,往北威震齐晋两国,名声显扬于诸侯国间,这些都离不开孙武兵法。
小题5: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 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民留不获——丐:乞求
B.登十余事告之——条:分条陈述
C.琥怒,谋以危法——中:内心
D.登母死舟——属:适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

① 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 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 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 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 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 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事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划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犹且从师而问焉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用心一也



5、阅读题  
董叔攀附权贵
董叔将娶于范氏①,叔向②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③焉。”他日,董祁④诉于范献子⑤,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⑥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乎?”
(选自《国语?晋语》)
[注释] ①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②叔向:晋国大夫。③系援:结交攀附。④董祁:范祁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⑤范献子:范祁的哥哥。⑥纺:吊、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他日_________②执__________
2.翻译:①范氏富,盍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盍为我请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而得之,又何请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