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9 16:59:04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作者写的不过是一些“身边琐事”,不过作者由于生活的年代是不平凡的时代,因此“身边琐事”也就有了更深广的内涵。
B.欣赏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才能胜任。
C.高2013级的选修课采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老师们广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和幽默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D.2010年堪称民生流行语的井喷年,“糖高宗”、“苹什么”、“煤超风”、“药你苦”接踵而至,这种井喷也描绘出2010年最为特别的风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在选举失败后仍不交权,违背国内民意和国际舆论,以致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B.这个人心术不正,专爱干勾心斗角的勾当,没有人愿意接近他。
C.如果只为了一点小小的成就便踌躇满志,不但得不到别人的赞美,反而遭人们嗤之以鼻。
D.我们看问题要有系统论的观念;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目无全牛的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


参考答案:D(A“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B“勾心斗角” 本意为宫室建筑的内外结构精巧严整,后人用它比喻各种心机,明争暗斗。含贬义。C“踌躇满志”形容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D“目无全牛”比喻技艺或处事能力纯熟高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雾凇岐黄冰激凌渊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阅读日”。某媒体机构曾对中国人的阅读现状作了相关调查,其中两项数据如下:
材料一: 2012年中国人纸质图书的平均阅读量(统计对象为18-70周岁人群)

专业图书(本)
新闻娱乐报刊(份)
其它期刊(份)
4.39
77.2
6.56
材料二:2012年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对比(单位:本)
以色列
韩国
日本
美国
中国
64
11
8.45
7
4.39
⑴ 以上两则材料中的统计数字,反映了中国人在阅读方面存在什么问题?(2分)
⑵请你为“阅读日”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3分)


参考答案:⑴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偏少(1分),而且以消遣性的报刊阅读为主。(1分)
⑵示例:①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②静心阅读,感受文字之美;体验情境,尽享读书之乐。③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内容1分,表达2分)


本题解析:这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表格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表的标题注释,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然后分析数据变化,找规律,舍弃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总结推断得出结论,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注意,图表类题目解答时用词一定要准确。图表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中国人的阅读以消遣娱乐为主,图表二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中国成年人阅读量非常小,两个图表反映的问题合在一起就是第一问的答案。由第一问的答案可推知,第二问的宣传标语内容要写出读书的益处,并鼓励多读书,形式上要注意题干“至少使用一种修辞”的要求。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散文带有极强的文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使记叙记言声情并茂。 先秦历史散文的体例与艺术,对后世史书、散文、诗歌、小说、戏曲等都有重大影响。
B.《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卷,约12万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史记》为纪传体通史。熟悉史书的文学体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应对策略如下:一、分类筛检,力争全面。以课本基本篇目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为主,按中国古代、中国现当代、外国三个类别进行整理。二、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高考主要考查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三、稳固根本,水到渠成。最后,考生可以方智范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殷国明先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以及人教版教材附录《外国文学简介》为依托,从文学简史的角度对文学常识考查的“纲”再作一番梳理,完整了解文学常识的体系,稳固根本。?
试卷中出现“不常见”常识的考查几率并不大,考生没必要去猎奇,顺其自然。相信经过考生的智慧筛检,全面梳理,巧妙记忆,文学常识题的备考一定会水到渠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