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6-29 17:14:09 【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圆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遗韵。
B.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首都各大报纸届时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C.迎面一声招呼,回头一个微笑,其实温暖早就在我身边了。只是它像水气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觉了。
D.“木马”“熊猫烧香”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也考验着你我的心理素质。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近日,关于“银行业暴利”的讨论沸沸扬扬,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企业发展前景普遍面临困难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广泛质疑。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2) ___________________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3)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微子》)



4、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屠格涅夫作品中的一段文字(略有改动),阅读后回答问题。(5分)
(1)
富豪罗齐尔特从自己莫大的收入中,拨出成千上万的钱用来教育儿童,治疗病人,扶济老弱。当人们当着我的面赞扬他的时候,?(2)
可是,当我称赞和感动的时候,我禁不住想起一个贫困的农家,他们把一个孤苦伶仃的侄女收养在自己破烂不堪的小屋里。
……
“倘使我们收下了卡特佳(注:指“侄女”),”农妇说,“那么,我们将为她花得一个铜板也不会剩下,我们将会连盐也买不起,没盐来蘸面包了……”
“?(3)……”她的丈夫----一个农人回答。
他也是一个富豪。
(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四个字的标题:?(1分)
(2)补上恰当的句子:?
(2分)
补上恰当的句子:?
(2分)



5、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组是(?)
A.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于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中,一生诗词歌赋创作颇丰,贬谪黄州期间曾写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分别是我国诗歌创作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源头。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它和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D.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