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四)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平儿是个有原则的大善人。她的镯子被宝玉房中的小丫鬟坠儿偷去,平儿明知底里而不愿意声张,为的是一来体谅宝玉在丫鬟们身上的良苦用心,二是怕招老太太、太太生气;三是为了顾全宝玉房中大丫鬟们的体面,更怕病中的晴雯生气发作。其用心之良苦,令宝玉大为感叹。 B.薛宝琴是个非常有才气的姑娘。芦雪庭联句,宝琴与湘云、黛玉争胜,三人联句最多;众人称赏红梅,邢岫烟、李纹及宝琴三人最先成诗,三人中又以宝琴的最好;宝琴作怀古诗十首,咏古迹,怀往事,又暗隐十件俗物,让众人“都称奇道妙”,不过黛玉认为后两首怀古诗史鉴无考,要求另作,宝钗、李纨反对。 C.宝玉带着箬笠,披着蓑衣,前来看望黛玉。黛玉笑他像个渔翁。宝玉见她喜欢,就说要弄一套送她。黛玉笑着说,戴上那个,成了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那渔婆儿了!说完了,一想到自己说他是渔翁,自己是渔婆,便后悔不及, 羞的脸飞红。 D.贾母喜欢说笑话、听笑话,并能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小说第五十二回写到,贾母说王熙凤“太伶俐也不是好事。”凤姐拍着马屁反驳了几句,并说“我活一千岁后,等老祖宗归了西,我才死呢”。贾母听后,心里觉得不吉利,就骂王熙凤道:“众人都死了,单剩下咱们两个老妖精,有什么意思。”说的众人都不敢笑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E
【小题2】B D
【小题3】薛宝钗。(1分)黛玉嗽疾复发,宝钗探望,建议用燕窝粥食补。(1分)黛玉自责平日多心错怪宝钗,并感叹自己无依无靠讨人嫌。(1分)宝钗说自己与她也算是同病相怜,并许诺送燕窝来。(1分)黛玉很感激。(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C项是宝钗而不是黛玉;E项这次的海棠诗是宝钗夺魁。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到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B是宝钗要求另作两首,黛玉和李纨不认可宝钗的说法;D贾母听后,心里很高兴,笑道:“众人都死了,单剩下咱们两个老妖精,有什么意思。”说得众人都笑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本题考查的是对《红楼梦》中情节的了解,要求考生熟读《红楼梦》,并熟悉小说全部情节,考试时考生只需要按要求选取原文中相关段落,把相关情节的开端结局概括地叙述出来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防民之口,? 。(《召公谏厉王弭谤》)
⑵秦王有虎狼之心,?,?。 (《鸿门宴》)
⑶失其所与,不知;?,? __。 (《烛之武退秦师》)
⑷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参考答案:⑴甚于防川?
⑵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⑶以乱易整,不武
⑷壮士不去不复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小题1: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拟行路难》)
小题2: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蜀相》)
小题3:___________,聊逍遥兮容与。(《湘夫人》)
小题4: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阿房宫赋》)
小题5:_________,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6: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
小题7: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阿房宫赋》)
小题9: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夜归鹿门歌》)
参考答案:
小题1:吞声踯躅不敢言?
小题2:长使英雄泪满襟
小题3:时不可兮骤得?
小题4: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小题5:且放白鹿青崖间?
小题6:乾坤日夜浮
小题7:栗深林兮惊层巅
小题8: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9:惟有幽人自来去
(每句一分,错一字不得分)
本题解析:小题1要注意“踯躅”的写法;小题2注意“长”的准确记忆;小题7注意不要漏掉虚词“兮”;小题4注意“霁、虹”两字的形旁;小题5注意“崖”字的写法;小题6注意“浮”字的准确记忆;小题7注意不要漏掉虚词“兮”,注意“栗、巅”两字的形旁;小题8注意不要漏掉虚词“亦”;小题9注意“惟”字的形旁。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