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9 17:34:27 【

1、单选题  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定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本报北京3月29日电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文化遗产抢救办公室、国家友谊博物馆、北京国粹会馆等联合倡议发起的“中华国粹传承与创新工程”日前在京启动。
  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中华国粹传承与创新工程宣言,倡议社会各界、海内外华人积极参与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事业中来,擦亮中华国粹品牌,造福全人类。
A.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联合倡议
B.中华国粹传承创新工程日前启动
C.中华国粹传承与创新工程宣言发布
D.擦亮中华国粹品牌,造福全人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2011年3月11日云南德宏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造成25人遇难,34万人受灾。县城教学楼被震裂,学校处于停课状态,1万多名学生受影响,各种救援正在进行。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以高三学子的身份对盈汀县民族中学高三的学生说一段鼓舞士气的话。要求说话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你们要坚信,阴霾总会消失,风雨后有晴天。困难是暂时的,别放弃,我们一起迎接高考。盈江的明天靠你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房地产公司的口号是“重筑城市明天的辉煌”。
B.我国钢铁的生产,由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长期不能自给。
C.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他们在美英的支持下多次在伦敦聚会,商讨如何“倒萨”。但由于分歧严重,这些会议很少取得成果的实质性。
D.从去年开始,部分公园已着手进行大型游乐设施的拆除工作,到今年12月底,市属十大公园将全部完成大型游乐设施的拆除工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其他三项存在的语病均为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仿照《卵石》形式,以“鲜花”或“浮萍”为物象再写一首哲理性短诗。
卵 石
沐浴在溪水中
岁月恒久
失去了自己的棱角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鲜 花
盛开于田野间
时光短暂
奉献了生命的芬芳
浮 萍
徜徉在池塘里
光阴荏苒
享尽了一生的洒脱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写时,除了形式上的相似以外,还要注意内涵的相似,即运用了哲理意义。表面是大自然中的卵石在水中一长久便失去了棱角,哲理意义可以是奉献了自己,也可以是人走入社会后磨掉了锐气。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
(1)随着时光的      在心里的梦想逐渐凝固了。
(2)   抗生素,   各种药物,是人体的“第二杀手”
① 滥用    ②  流逝  ③ 乱用      ④流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流逝、流泻:前者表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强调水平流动且一去不复返;后者表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淌一样,强调竖直方向的流动状态。
滥用、乱用:前者指过多的使用,不必或不该用而用;后者指该用这个,而用了那个。
临近、邻近:前者指时间近;后者指地方近。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