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A.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而吊之吾尝终日而思矣 B.汝其有知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C.夫公之死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D.以保民为计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概赴之/卒陷不测。对两处给1分。误断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5:(1)(4分)不知道那些以前逃跑而未死的人与那些听到风声就逃避的人,是不是羞愧万分呢?(译出“走而免”、“闻风而避”、“愧死”各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语句通顺给1分。)
(2)(3分)百姓困顿成这样,(我)凭什么领取薪俸呢?(译出“伤”给1分,译出“何以……为”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虞,应释为“料想”。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这些诗词,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小题2: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B项: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代词,那,那些。C项都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介词,把;介词,因为。《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可用已知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看意思是否一致。有时可通过虚词在句中的具体位置来判断。比如“汝其有知”中的“其”用在代词“汝”后,据此可判断“其”的用法为语气助词。
小题3:“结尾纯客观地交代其名号、籍贯、履历、年龄等,与此前描写显示的情感不一致”错。其一这是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其二其履历、年龄更可看出年少才俊,勇于献身,不更令人钦佩。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综合分析能力。在做此类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把选项回扣到原文之中进行对照,字字句句落实。
小题4:抓住语段中涉及到的几个人物,根据句间意,以确立他们充当主语还是宾语。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小题5:第一小句要译好“走而免”“闻风而避”和“愧死”这几个关键词语。走而免:逃跑而未死。走,逃跑,免,免除(死亡)。闻风而避:听到风声就逃避。闻,听;风,风声;避,逃避,躲避。愧死:羞愧万分。愧,羞愧。第二个句子要注意固定句式“何以……为?”,何以,以何,凭什么。翻译的另一个难点是实词“伤”。伤,困顿。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注意对关键词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知印。丞相安童、左丞许衡深器重之。一日,从省臣立殿下,世祖见其美髯魁伟,问曰:“汝秀才耶?”楫顿首曰:“臣学秀才耳,未敢自谓秀才也。”帝善其对,授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兼承发司事。未几,立大司农司,以楫为劝农副使。时商挺为安西王相,遇于途,楫因言:“京兆之西,荒野数千顷,宋、金皆尝置屯,如募民立屯田,岁可得谷,给王府之需。”挺以其言入奏,从之。三年,屯成,果获其利。寻佩金符,为陕西道劝农使。
至元十三年,宋平,帝命平章廉希宪行中书于荆南府,以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明年,擢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己款伏。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人服其明。改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命招讨郭昂讨叛贼董旗,兵士俘掠甚众,楫询究得良民六百口,遣还乡里。
二十三年,授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立尚书,会计天下钱粮,参知政事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徽之绩溪、歙县民柯三八、汪千十等,因岁饥阻险为寇。行省右丞教化以兵捕之,相拒七月,乃使人谕之。三八等曰:“但得许总管来,我等皆降矣。”行省为驿召楫至,命往招之。楫单骑趋贼垒,众见楫来,皆拜曰:“我公既来,请署榜以付我。”楫白教化,请退军一舍,听其来降。不听。会以参政高兴代教化,楫复以前言告之,兴从其计,贼果降。
二十四年,授太中大夫、东平总管。谢事二年卒,寿七十。
(选自《元史·许楫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儒生中词赋选选:被选中,入选
B.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舆:装着,带着
C.楫考满去考:考核(合格)
D.系富民系:关押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许楫体恤民情的一组是( )(3分)
①三年,屯田,果获其利?②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
③皆遣返还乡?④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
⑤行省为驿召楫至,命往招之?⑥楫白教化,请退军一舍,听其来降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楫年少时擅长词赋,品德贤良,到京城后被平章王文统任命为中书省下属官,因不愿意担任文簿官,辞去职务,改为知印。
B.许楫因为身材魁梧善于答问,受到元世祖的器重,被任命为劝农副使。又因为主持屯田有功,受到奖励,并升迁为陕西道劝农使。
C.在湖南、江西两地任提刑按察副使期间,许楫仔细查问案情,释放了一位无辜的佃农,使600多良民免遭冤枉,遣返回家。
D.在徽州总管任上,巧谏刻剥百姓的户部尚书王巨济,使徽州百姓免去了多征的一千锭赋税,他还使柯三八等盗贼投降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己款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以参政高兴代教化,楫复以前言告之,兴从其计,贼果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略
本题解析:
小题1:“舆”,名词作动词,意为“用肩抬”。
小题1:①间接说明他有远见;⑤间接说明他善于与人沟通,有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⑥是在呈招降之策。
小题1:许楫只是建议屯田,并没有主持屯田。
小题1:见“参考译文”画线句。(①“有…者”定语后置句式1分,“阴”1分,“款伏”1分,通顺1分。②“死耶、生耶”句式1分,“虽”1分,通顺1分。③“会”1分,“从”1分,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许楫字公度, 太原忻州人。幼年受教于元裕, 15岁时凭借善于词赋入选。河东宣抚司又推举他为贤良方正孝廉。许楫到了京城后, 被平章王文统任命为中书省下属官员, 许楫拒绝接任文簿官, 而改任知印。丞相安童、左丞许衡对许楫非常器重。一天,许楫随省臣立于殿下, 元世祖见他胡须飘飘,身材魁伟, 问:“ 你是秀才么?”许楫躬身回答说: “臣在学做秀才,不敢自认为秀才。”皇帝因他善于答问, 任命他为中书省架阁库管勾, 并兼承发司事。不久, 朝中设立大司农司, 许楫被任命为劝农副使。当时商挺任安西王相, 途中与许楫相遇,许楫对商挺说:“京兆的西郊, 有几千顷荒地, 宋、金之时曾经屯垦过, 如果召募百姓马上去屯田, 每年可收获的谷物,(可以)供给王府的需要。”商挺将此话奏于皇上, 并被朝廷接纳。三年后, 屯垦完成, 果然获利。不久,许楫被授予金符, 并被任命为陕西道劝农使。
至元十三年(1276 ) 宋朝被平定, 皇上命平章廉希宪在荆南府行中书之职,以许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的父老抬着金帛来求见,许楫对他们说:“ 你们已经是大元的百姓, 现在设立官吏来安抚教导你们, 何必要用金帛来求见?”第二年, 提升许楫为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有一个打死了出征军人的富民, 暗中许以一半家产让他家佃户代自己服刑。许楫察知此情后, 释放了佃户, 关押了富民, 人们都很佩服他的英明。后来许楫改任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 行省下令郭昂讨?伐叛贼董旗, 俘获了很多贼兵, 经许楫查问后发现有良民600多人,都遣返还乡。
至元二十三年, 被授以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设立尚书, 总管全国钱粮,参知政事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 仗势刻剥百姓, 派遣官吏多征徽州人民的钱2000锭, 王巨济还怒其少, 要再加千锭。许楫至巨济处对他说:“ 阁下是要百姓死, 还是要百姓活? 如果要百姓死, 即使万锭也可以征敛。”巨济消除了怒气, 徽州幸免征赋。许楫任期满, 政绩考核合格便离去。徽州之绩溪、歙县民众柯三八、汪千十等, 因饥荒做了盗寇, 行省右丞教化(人名)用兵去捕, 双方相持七个月, 派人前往说服, 三八等人说: “只要许总管来,我们就投降。”行省立即发驿书召许楫, 命他前往招降。许楫只身骑马前往贼寇处。众人见许楫到来, 都拜倒说:“许公既然来了, 请给我们张榜。”许楫回报教化,请退兵30里, 让他们自己来降。教化不听他的话。正逢朝廷用参政高兴(人名)代替教化, 许楫再把原来的话告诉高兴, 高兴听从他的计谋, 做盗寇的民众果然投降。
至元二十四年, 授予许楫太中大夫、东平总管。他辞官二年后逝世, 终年70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本】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根本、基础。)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原来。)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副词,本来)
D.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本自为同义复词,本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语录中不能提炼出成语的一项是(?)
A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C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D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是众星拱辰;B项为任重道远;D项为祸起萧墙)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期”字作“约定(日期)”解释的一项是
A.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不期而遇
D.噪音这近,期在必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