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6-29 17:42:48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B.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报:报复。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忠信。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并:一同。
| 小题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用五句话写出了“威振四海”的局面。接着又以“百越”“俯首”,北却匈奴的事例,写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又扩展了版图,巩固了边疆,国力强大之极。 B.“废道焚书”“隳城杀杰”,迅速把秦的统治置于同人民敌对的地位。秦始皇穷兵黩武,想凭借险要的地势,来实现自己的统治,奠定“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C.作者又调转笔头,把整个文章转到反面。先写陈涉的出身,次写才能,再写人力,后写物力,接着,写由陈涉起义引起的巨大反响。 D.这两段文字从内容上看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对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进行总结,并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覆辙。
2、阅读题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令,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旁边 ?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与:交往 ?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悟:理解 ?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2.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能表现作者认为“人生可痛”观点的一组是(?)。 ?
①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③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⑤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 邹平牛医侯某,荷饭饷耕者。至野,有风旋其前,侯即以杓掬浆祝奠之。尽数杓,风始去。一日,适城隍庙,闲步廊下,见内塑刘全献瓜像,被鸟雀遗粪,糊蔽目睛。侯曰:“刘大哥何遂受此玷污!”因以爪甲为除去之。
? 后数年,病卧,被二皂摄去。至官衙前,逼索财贿甚苦。侯方无所为计,忽自内一绿衣人出,见之讶曰:“侯翁何来?”侯便告诉。绿衣人责二皂曰:“此汝侯大爷,何得无礼!”二皂喏喏,逊谢不知。俄闻鼓声如雷。绿衣人曰:“早衙矣。”遂与俱入,令立墀下,曰:“姑立此,我为汝问之。”遂上堂点手,招一吏人下,略道数语。吏人见侯,拱手曰:“侯大哥来耶?汝亦无甚大事,有一马相讼,一质便可复返。”遂别而去。少间,堂上呼侯名,侯上跪,一马亦跪。官问侯:“马言被汝药死,有诸?”侯曰:“彼得瘟症,某以瘟方治之。既药不瘳,隔日而死,与某何涉?”马作人言,两相苦。官命稽籍,籍注马寿若干,应死于某年月日,数确符。因呵曰:“此汝天数已尽,何得妄控!”叱之而去。因谓侯曰:“汝存心方便,可以不死。”仍命二皂送回。前二人亦与俱出,又嘱途中善相视。侯曰:“今日虽蒙覆庇,生平实未识荆。乞示姓字,以图衔报。”绿衣人曰:“三年前,仆从泰山来,焦渴欲死。经君村外,蒙以杓浆见饮,至今不忘。”吏人曰:“某即刘全。曩被雀粪之污,闷不可耐,君手为涤除,是以耿耿。奈冥间酒馔,不可以奉宾客,请即别矣。”侯始悟,乃归。 ?既至家,款留二皂,皂并不敢饮其杯水。侯苏,盖死已逾两日矣。从此益修善。每逢节序,必以浆酒酬刘全。年八旬,尚强健,能超乘驰走。一日,途间见刘全骑马来,若将远行。拱手道温凉毕,刘曰:“君数已尽,勾牒出矣。勾役欲相招,我禁使弗须。君可归治后事。三日后,我来同君行。地下代买小缺,亦无苦也。”遂去。侯归告妻子,招别戚友,棺衾俱备。第四日日暮,对众曰:“刘大哥来矣。”入棺遂殁。
? (选自《聊斋志异·刘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平牛医侯某,荷饭饷耕者?荷:用荷叶
B.遂与俱人,令立墀下?墀:台阶
C.曩被雀粪之污,闷不可耐?曩:先前
D.?年八旬,尚强健,能超乘驰走?超:一跃而上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侯某善行“终有善报”的一组是(?)
①至官衙前,逼索财贿甚苦
②绿衣人责二皂曰:“此汝侯大爷,何得无礼!”
③前二人亦与俱出,又嘱途中善相视
④奈冥间酒馔,不可以奉宾客,请即别矣
⑤从此益修善
⑥地下代买小缺,亦无苦也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牛医在去田间送饭时,遇到风旋至面前,便以饭浆祝奠;后来他到城隍庙闲玩时,见到刘全像已脏,于是亲自动手给予清理。
B.在给马治病的过程中,侯牛医按瘟疫给予治疗,结果错判病因,以致马无疾而终,于是马到阴间告他,这才有了“被二皂摄去”的事情。
C.死了两日后,侯又苏醒过来,想到阴间经历,他更加热心于做善行,所以“年八旬,尚强健,能超乘驰走”。
D.文章对阴间的黑暗有一定程度的揭露,但即使是在黑暗的阴间,绿衣人与吏仍然知恩图报,从而更加突出了善行“终有善报”的主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城隍庙,闲步廊下,见内塑刘全献瓜像,被鸟雀遗粪,糊蔽目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谓侯日:“汝存心方便,可以不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此益修善。每逢节序,必以浆酒酬刘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
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
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庆礼雅有方略雅:高雅
B.为立店肆肆:商店
C.遂罢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D.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嗤:讥笑
小题2: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3分)
①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②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③独庆礼甚陈其利?④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⑤开屯田八十余所?⑥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认为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有利,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B.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C.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又下诏让宋庆礼协助桓彦范;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D.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小题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3分)
?(2) 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3分)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选自《仁者爱人》)
小题1:第一章中的“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请分别阐述其含义?(2分)
?
小题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忠”“恕”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