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9 17:45:56 【

1、填空题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并填写在横线上。表述中不得出现表格中的具体数字。?

年份
中央财政三农支出(亿元)
中央财政用于粮食生产
相关投入(亿元)
全国粮食
总产量(万吨)
全国粮食总产量比
上年增长

2009


7253


3873


53082


0.4%


2010


8183.4


4653


54641


2.9%


2011


10408.6


4985


57121


4.5%


(1)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中央财政三农支出_______________,特别是2011年________________。
(2)得益于中央财政用于粮食生产的投入逐年增加,全国粮食总产量_______________,特别是2011年,粮食总产量增长率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连续三年不断增加 突破万亿元大关
(2)不断提升 创近三年新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材料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二: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B.?痛苦的呼号声在我的耳边回荡,饥饿的儿童、被折磨的受害者、被遗弃的无助的老人……等充满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C.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D.工人走进学校,学习现代科学;农民跨出家门,搞起商品经济:工农都为现代化大业作贡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夸张)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偶)
C.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比喻)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借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根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生的时光是有限的。人的一生到底能拥有多少幸福的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福不是虚度生命,不是逃避,不是沉沦,不是攀比,而是付出和给予,这样你才能感知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这样你就会幸福。
①在于你能不能把养家糊口当成一种幸福,而后坦然承担;
②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把生命的存在当成一种幸福,而后好好珍惜;
③在于你能不能把物质上与人的差距当成一种幸福,而后清净心灵。
④在于你能不能把超越自我当成一种幸福,而后不言放弃;
⑤不在于你占据物质财富的多少,
A.④⑤③①②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④⑤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