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并填写在横线上。表述中不得出现表格中的具体数字。?
年份
中央财政三农支出(亿元)
中央财政用于粮食生产
相关投入(亿元)
全国粮食
总产量(万吨)
全国粮食总产量比
上年增长
2009
7253
3873
53082
0.4%
2010
8183.4
4653
54641
2.9%
2011
10408.6
4985
57121
4.5%
(1)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中央财政三农支出_______________,特别是2011年________________。
(2)得益于中央财政用于粮食生产的投入逐年增加,全国粮食总产量_______________,特别是2011年,粮食总产量增长率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连续三年不断增加 突破万亿元大关
(2)不断提升 创近三年新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材料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二: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B.?痛苦的呼号声在我的耳边回荡,饥饿的儿童、被折磨的受害者、被遗弃的无助的老人……等充满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C.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D.工人走进学校,学习现代科学;农民跨出家门,搞起商品经济:工农都为现代化大业作贡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夸张)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偶)
C.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比喻)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借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根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生的时光是有限的。人的一生到底能拥有多少幸福的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福不是虚度生命,不是逃避,不是沉沦,不是攀比,而是付出和给予,这样你才能感知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这样你就会幸福。
①在于你能不能把养家糊口当成一种幸福,而后坦然承担;
②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把生命的存在当成一种幸福,而后好好珍惜;
③在于你能不能把物质上与人的差距当成一种幸福,而后清净心灵。
④在于你能不能把超越自我当成一种幸福,而后不言放弃;
⑤不在于你占据物质财富的多少,
A.④⑤③①②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④⑤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