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常见题型》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2019-06-29 17:49:04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材料1】1月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最新年度社会心态蓝皮书,称中国社会信任度低于及格线。
【材料2】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够如此壮大(旗下的淘宝和天猫2012年交易额突破1万亿,可以与一个经济大省相提并论)?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说法,那就是让素未谋面的交易双方通过制度设计克服了彼此的不信任:在没有支付宝之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信任机制的力量
信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
说它古老,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明礼为先、诚信为本是做人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训有云:人无信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
说它现实,是因为当今社会,人人都希望被信任,同时又不敢轻易相信别人,很多商机、财富、幸福在人们的观望与犹豫中悄悄溜走,信任的危机冲击着我们的神经。
提到信任,人们一般会想到品格、道德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其实,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任机制的力量不可小视,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超乎想象。
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把人类社会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度信任社会”,比如美国、日本;一类是“低度信任社会”,代表则是中国、意大利南部。我们欣慰地看到,有着诚信传统的中华民族,在实际社会经济交往中,不乏诚信。
请看一例。长沙市有家卖日用商品的诚信自选商店,没有收银员,没有摄像头,商品上标着价格,顾客自己挑选商品后,将钱投入收银台的盒子中,一笔买卖就完成了。这家的小店已经营业了近4个月,从来没有小偷光顾过。此事一经曝光,很快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多数人认为:“这样的商店考验的是我们消费者的素质,商家敢这么做就是相信我们,我们当然可以做到。”
“自选自付、无人看管”,虽然对于它的生存状况,还有不少网友表示担忧,但是,这个小店正快乐地经营着,小小自选商店,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经营模式的尝试,也是对建立社会信任机制的一种探索。
这不是绝无仅有。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一个堪称经典的成功范例,那就是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淘宝和天猫之所以会在网购中获得成功,创下一年近万亿的销售额,是因为他们在网络里恢复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他们让素未谋面的交易双方通过制度设计克服了彼此的不信任,他们使用了支付宝。如果没有支付宝来提供担保,保证公平,这样一个市场势必充满混乱,遑论发展壮大?阿里巴巴的经营模式,成功地向我们昭示了信任机制的力量。
不论是在草根小店,还是在成功大企,信任机制建设已经有了让人感喟和欣喜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重建道德规范和化解信任危机中,除了倡导善行、义举,培养社会信任度以外,信任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题解析:这是两则比较短小的材料作文。两则材料都与“信任”密切相关,审题立意时抓住第二则材料中的“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说法,那就是让素未谋面的交易双方通过制度设计克服了彼此的不信任:在没有支付宝之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来思考即可。实际材料让人思索的是如何让人彼此信任,即建立信任机制的问题,由此可谈信任机制的重要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面对意外之事,该如何处理,处理之后可以让人获得什么样的体悟?请以“应变”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不少于700字。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应变》一题,它可以写一次如何应对突发事情的经历,也可以写应对突发事情后的感悟体会,还可以理性阐述面对突发事情的各种应急需求,更可以将思维从个体思考引发到社会民众的集体意识上来,从深层次剖析社会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此外,“变”可以是突发事件,更可以是潜移默化,这该怎么“应”呢?是直面应对还是智慧处理?是大刀阔斧、渐进渐变还是处变不惊?是改旗易帜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考生完全可以把“应变”从浅写到深,从实写到虚,从轻微写到凝重。
点评: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或不)宽容、(友善或不)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食品安全事件:从2011年3月份的双汇瘦肉精,到8月份的沃尔玛假绿色猪肉、味千“猪骨汤精”事件、“血燕”造假事件,以至平安夜还传出的“蒙牛”含黄曲霉毒的新闻,食品安全事故让名牌企业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企业忙着道歉,有的企业则依然忙着遮掩。紧接着,地沟油、毒豆芽、回锅油、染色馒头等层出不穷。“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这个最关心“吃”的民族,却对食物失去了信仰。这是社会诚信的缺失,更是一种责任的危机。
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注意关键句“这个最关心“吃”的民族,却对食物失去了信仰。这是社会诚信的缺失,更是一种责任的危机”,可以从诚信和责任角度立意,能基本论说清楚一个问题;中心明确有一定的认识度或深度,符合议论文的文体。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船缓缓离开海岸时,我们喜悦、兴奋、憧憬;
当船终于抵达对岸时,我们莫名地失落。
是否我们真的在乎的不是结果,而是那个充满幻想与美景的过程?尽管过程中充满荆棘、危险与恐惧。
或许,这就是生活。
要求:请以“过程”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过程与结果
结果向来都是给别人评价的,而过程却永远是自己独享的。?
成功是结果,失败也是结果,别人看来,它们不过是几个冷漠的字眼,不可能触动心灵;反之,无论结果如何,那惊心动魄的奋斗历程却永存于自己的脑海,因此——过程的价值远大于所谓的结果。?
一个瞎的老琴师带着一个瞎的徒弟浪迹天涯,到处为人弹琴。老琴师以前的师傅告诉他,琴里面有一张医治失明的药方,但要弹断琴上的100根弦以后,方能取出。这时候,老琴师已经弹断99根了,回想自己的一生,也总算没有白过:既带给别人无尽的快乐,又充实了自己的人生,最后仍能幸运地看一眼这个世界,也死而无憾了。一阵清脆的响声过去,他弹断了第100根琴弦,当他兴奋地打开琴取出药方奔到药店时,老板说,那只是一张白纸……对于别人,这也许是个晴天霹雳,但老琴师没有难过,反而有所领悟了。他对他的徒弟说:“原来师傅记错了,是120根而不是100根,记住,你一定要用心地弹啊!”?
老琴师失去的是一个复明的机会,但他得到的是整个生命!如果只看重双目失明这一悲惨的事实,而没有带着复明的信念去享受生命的过程,我想老琴师大概就不能成为“老”琴师了。?
结果固然重要,因为它是过程的最终归宿,但如果认识只停留在这一点上,你就会失去很多东西。?
古时候有人种葫芦,却疏以照料,最后连叶子都没长好。别人指责他时,他却振振有词地反驳:“我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没有付出就妄想获得,这当然是个笑话,但它给我们的启示却是严肃的: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不注重过程,永远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个人生哲学,许多人为了结果,竟无视过程,不择手段,最终还是落得个悲惨下场。说的就是那些贪官污吏,为了虚无的名利,而犯下滔天的大罪,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历史是公平的,诸如此类,都会得到报应。正如臧克家所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过程是如此重要,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为了享受过程就可以不顾后果,随心所欲的干自己想干的事。?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告诫我们:做事首先要想想结果,更重要的是体验过程!


本题解析:本题为话题作文。结合材料可以从1、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甚至比结果更重要;2、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3、过程需要计划、调整和完善;4、结果可以看到,过程往往不为人所知;5、享受过程带来的乐趣;6、做任何事都需要一个过程;7、过程是一种苦涩的历练等方面构思。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944年冬天,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穿过。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
  苏军士兵和警察警戒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让德寇杀死了。妇女们怀着满腔的仇恨,朝着大队俘虏即将走来的方向望着。当俘虏们出现时,妇女们把一双双勤劳的手攥成了拳头,士兵和警察们竭尽全力阻挡着她们。生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这时,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穿着一比战争年代的破旧的长筒靴。把手反搭在一个警察肩上,要求让她走近俘虏。女她到了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布包裹的东西。里面是块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衣袋里。于是,整个气氛改变了。妇女们从四面八方一齐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这些战俘。
  这是叶夫图申科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讲的一则故事。在这个故事结尾,叶夫图申科写了这样两句话:“这些人已经不是敌人了。这些人已经是人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自主确定立意,可以议论、可以记叙事情,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