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①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 ②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③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 ④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⑤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⑥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A.②③⑥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
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
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
仲尼曰:“生无所息。”
子贡曰:“然则赐②息无所乎?”
仲尼曰:“ 有焉耳。望其圹③,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
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④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⑤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选自《列子⑥·瑞》)
?[注]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赐:子贡之名。③圹:坟墓。④胥:皆;都。⑤徼:求取。⑥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之一。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百岁,底春被裘 被:穿着
B.子贡闻之,不喻其意 喻:明白
C.一人失家,一世非之 非:不是
D.有人钟贤世、矜巧能 矜:自夸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古人对待死亡的达观认识的一组是(? )
①死期将至,亦有何乐 ②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③死之与生,一往一反 ④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⑤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⑥死也者,德之徼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3.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的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C.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安宁的状态之中。
D.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注],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挞,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卒时,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酻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注]脱粟:糙米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老仆艺蔬自给/艺:种植
B.会高拱_吏部,素衔瑞/衔:怀恨
C.执政阴沮之/沮:沮丧
D.酹而哭者百里不绝/酹:祭奠
2.以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①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②属吏惮其威
③力摧豪强,抚穷弱
④瑞遂谢病归
⑤瑞以身矫之
⑥有寒士所不堪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即使为母亲祝寿也才只买了两斤肉,他死时挂的还是葛布帏帐,用的也是破烂竹器。
B.海瑞巡视应天十府时,很多贪污的人自动离职,显赫权贵人家把大红门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也减少了车马随从。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又加上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因此士大夫的怨言越来越多。
D.海瑞巡视应天十府才半年就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当老百姓听说海瑞解职离开时,不仅一路呼号哭泣,还画像来祭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挞,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