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一)
2019-06-29 18:20:32 【

1、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⑵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⑶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潜《归去来兮辞》)



2、阅读题  
填空。(6分)
(1)“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感情。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池鱼思故渊”来表达自己归隐的迫切愿望;李白在蜀道难中用“?,雄飞雌从绕林间”来表达蜀道恐怖,行程孤独之情;杜甫在《登高》中用“风急天高猿啸哀,?”营造清冷的氛围;李密则在《陈情表》中用“?,愿乞终养”表达奉养祖母的恳切愿望。
(2)?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提出了新诗的“三美原则”,《死水》是他的经典诗作。
(3)川端康成是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他的被选入中学课本的散文
《?》既充满审美情趣,又有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拖踏 撕混 贫窭 冒然行事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赔嫁 干燥 惫懒 掎角之势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C.手饰 亵渎 服贴 焕然一新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D.狼籍 喝彩 搭讪 逆情背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5、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成语(或熟语)使用不规范的一项:()
A.写评论文章必须抓住问题的实质,一针见血,否则就如隔靴搔痒,没什么效果。
B.得知住招待所一夜就花了五元高价,陈奂生的感受和表现前后判若两人;这既表现了
农民勤俭的本质,又反映了他们的狭隘、患得患失和封建等级观念。
C.我们做工作,不能因为受到一点挫折,就因噎废食。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