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9 18:27:52 【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045人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95.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怯于说方言的年轻人,37.1%的人表示身边能说纯正方言的年轻人已经不多。受访者中,“80后”占41.1%,“70后”占40.1%。
对“年轻人怯于说方言”这—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加以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示例1:我认为年轻人在一些场合的交流中应大胆地说方言。首先,乡音是最亲切的语言,说方言能使人产生很强的文化认同感和亲近感。其次,方言中包含了当地的风俗和历史积淀,词汇较丰富,在交流中更能生动地传情达意。再次,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最能体现我国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示例2: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怯于说方言是客观现实造成的。首先,经济的发展带来人口的大范围流动,说方言不便于人们之间的交流。其次,现在的年轻人文化程度都较高,他们上学和工作期间以说普通话为主。再次,很多年轻人远离家乡,对方言有所生疏也是正常现象。
(观点2分。理由4分:一点,2分;两点,4分。言之成理即可。语句通顺、连贯,1分)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应该从方言的作用、文化传统、文化情感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等方面辩证地看待说方言的利与弊。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名贪污受贿的局长经常在公开场合大谈、特谈廉政建设,试图努力塑造自己廉洁奉公、不为私利、关注民生,真是欲盖弥彰。
B.武汉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战于2月底正式打响,城管部门积极响应,提出了“拆除违法建设,构筑和谐家园”的口号。
C.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有着150多年历史,为全球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的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已申请破产。
D.2009年4月9日,中国儿童基金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该基金旨在汇集社会各界的爱心善举为目的,利用公益化的保险手段,为健康少年儿童提供重大疾病保险的机制性保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成分残缺,缺“塑造了”的宾语“的形象”;B搭配不当,“建设”应改为“建筑”;D“旨在……”和“以……为目的”的杂糅。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与示例形成排比。(6分)
生活是一次旅行,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一成不变的是脚下走过的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生活是一场盛宴,我们都是味道的食客。食物改变了我们的味觉,一成不变的是舌尖品过的甘甜。
生活是一幅油画,我们都是画作的观众。颜料改变了我们的发色,一成不变的是眼中赏过的美丽。(内容正确给2分,修辞正确给2分,句式基本一致给2分)


本题解析:解此类题要抓住例句的句式特点,仿照其句式特点造新句,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与示例形成排比,仿写时要注意达到形似和神似。围绕“生活”做一个恰当的比喻句,句式结构“生活是…,我们都是…。…改变了我们的…,一成不变的是…”不要动,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造句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下列公益广告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草坪:踏入想一想 小草在生长
B.儿童游乐场:安全第一 生命至上
C.奥运期间的北京街头:坚决反恐反东突反藏独
D.公园: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  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言语行为中的预设和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A项中的公益广告语来自市人民公园,是劝告人们不要践踏草坪,还是鼓励人们踏入草坪去感受小草的生长呢?B项的公益广告语看似得体,但从“预设”的角度讲,好像在提醒人们这里很危险,须提高警惕,这显然是与儿童游乐场的整体氛围不相吻合。 C项中的公益广告不宜张贴在街头,更何况是奥运期间的北京!)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单从这点来看,一种语言的句子的数目就可以是无限的,??????
①所以,一种语言的句子是无限的
②实际上,说话就是创造新句子
③何况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说话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说出各种各样的话来呢
④这是语言的基本事实
⑤北京大学图书馆几百万册藏书所包含的句子,也只是可能说出的句子的一小部分
⑥这一点对于语言理论的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④②①⑥⑤


参考答案:C(③是对“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的进一步说明,①是对前面两种条件产生的结果进行总结。⑤承接前文的结果而来,从侧面说明句子的无限。以上属于语段的第一层面的内容。接下来第二个层面叙述语言理论研究的相关内容,④句中“这”指代的内容为“说话就是创造新句子”,而⑥中的“这一点”强调的正是④句中的“基本事实。”)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