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6-29 18:28:5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延烧,不足忧也/比:并排 ?
B.臣请归节,伏制之罪/矫:假托 ?
C.责大而已/指:意旨 ?
D.亦不能之矣/夺:强取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父惇,为汉阳太守。奂少游三辅,师事大尉朱宠,后辟大将军梁冀府,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權拜议郎。
永寿元年,迁安定属国都尉。初到职,南匈奴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①,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遣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诸豪遂相率与奂和亲,共击南匈奴,连战破之。伯德惶恐,将其众降,郡界以宁。羌豪‘帅"感奐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②酋长又遗金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迁使匈奴中郎将。休屠各③及乌桓并同反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军士稍安。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延熹二年,梁冀被诛,奂以故吏免官禁锢。在家四岁,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賦,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生为立祠。九年春,征拜大司农。鲜卑闻奂去,其夏,寇掠缘边九郡,杀略百姓。秋,鲜卑复率八九千骑入塞,缘边大被其毒。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赏赐甚厚。匈奴、乌桓闻奂至,因相率还降,凡二十+口。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唯鲜卑出塞去。
奂少立志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及为将帅,果有勋名。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缣百匹。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光和四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后汉书?张奂传》)
[注]①美稷:南匈奴单于的居所。②先零:羌族的一支。③休屠各:部落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大将军梁冀府辟:被征召。
B.匈奴不得交通东羌交通:勾结。
C.羌性贪而吏清 贵:高贵。
D.缘边大其毒 被:遭受。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奂“立功边境"的一组是(3分)
①共击南匈奴,连战破之②将其众降,郡界以宁
③免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④迁使匈奴中郎将
⑤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 ⑥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②④⑥ ?D 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奂作战有勇有谋,虽然与南匈奴的兵力悬殊,但仍然坚持出兵抗击,最终通过占据有利地势、招募士兵等手段击败敌人。
B.羌族各部的首领感激张奂的恩德,送来了金、马作为礼物,张奂廉洁自律,把这些东西都还给了羌人,他的威名逐渐传播开来。
C.张奂曾在大将军梁冀府中任职,受牵连而被免官,鲜卑侵犯边境时,朝廷这才起用张奂,授予官职,这反映出他超群的才干。
D.张奂年少时胸有大志,后来做将帅期间建立了不少功劳,董卓仰慕他,派人给他送礼,张奂因为不喜欢董卓而拒绝他的馈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
(2)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何武者,寿之骁卒也,故为步卒将,戍霍岳。岳产名荈①,有负其贩者,多强暴民。民不便,必诉于将。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俟薄围②,将申太守,请杀之。强暴之党惧且死,乃诬诉武于寿守,且曰:“不顺守命,擅生杀于外。”寿之守严悍不可犯,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僚贵吏,皆得辱杀之。至是,闻武罪,如乳虎遇触、怒蝮遭伤,其将害也,可知矣。乃命劲将勇卒囚武至府。武固知理可申,然不夺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俟死矣。至则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又肢体魁然,乃投石拔距③之类也,守雅爱是类,翻然释之,黜其职一级。武曰:“吾今日不归地下,真守之赐也。请得以命报。”居未久,寿之指邑曰枞阳,野寇四起,其邑将危。武请于守曰:“此真某毕命之秋也。”守壮之,复其故职,奉命为贰将,领偏师,自间道入枞阳。不意伏盗发于丛翳间,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皮)日休曰:武之受谤,不当其刑,况其死乎?如非武心者,纵免死,其心不能无愤也,况感分用命哉?呜呼!古之士事上遇谤,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必以愤报。破家亡国者可胜道哉!春秋弑其君三十六,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武一卒也,独有是心。呜呼!今之士事上当职,苟遇谤遭辱无是心者,吾又不知武一卒也。
(唐?皮日休《何武传》)
注:?①荈(chuǎn):晚茶。?②薄围:文状聚齐。?③投石拔距:一种练武游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械:用镣铐拘禁
B.况感分用命哉分:区别、区分
C.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当:主持、执掌
D.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致:导致、招致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何武在遭到冤枉时却能“其心无愤”的一组是
①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②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
③此真某毕命之秋也?④守壮之,复其故职
⑤兵尽骇逃,武独斗死。?⑥武一卒也,独有是心。
A.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霍山盛产有名的晚茶。那些贩卖茶叶的人大多强暴、欺侮百姓,何武作为步卒将到任后,责令被欺辱的百姓擒住他们并严惩。
B.何武因受到他人的诬告,被囚禁到州府。太守怒气冲冲地指责何武的过错,何武不仅没申诉,相反还很好地顺着太守的意思应对。
C.面对太守的指责,何武没有冒犯太守的威严;再加上太守和何武都非常喜欢一种练武的游戏,因而何武被无罪释放。
D.何武遭遇诽谤却心无怨愤,反能为对方献出生命,其宽广的胸襟实在异于常人。正出于赞颂何武胸怀的这一目的,皮日休创作了本文。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僚贵吏,皆得辱杀之。(5分)
(2)武固知理可申,然不夺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俟死矣。(5分)



4、阅读题  用“/”给下面文言语段断句。(3分)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答秦太虚书
苏轼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岁晚苦寒,惟万万自重。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又承见,中间得疾不轻喻:开导
B.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度:估量
C.吾事岂不既矣乎济:成功
D.岁晚苦寒,万万自重惟:希望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苏轼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的一项是(3 分)
①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②自非废放,安得就此
③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④至时别作经画
⑤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⑥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
A.①⑤⑥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后写给秦太虚的一封回信,信中真切记述了自己这段时期内的生活情形与精神状态,给人以亲切之感。
B.苏轼向道观借了三间房,准备到那里闭门静修四十九天,用道书方士所说的方法静心养生,并让秦太虚也注意修炼身性,关心备至。
C.苏轼十分赏识秦太虚的才华,劝导他努力去写见识高超、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感情极深厚。
D.在黄州时,苏轼虽然经济拮据,生活俭朴,但他并不显得消沉,而是随遇而安,他时常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充满生活情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4分)
②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3分)
③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3 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