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2019-06-29 18:34:2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韩非子》)
【注】①怀衽:怀抱。②泽:恩惠。
【小题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分)
                                                                                           
【小题2】对这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孔子:重义并不排斥利。韩非子:只重利完全排斥义。(2分)评分标准:2分。答对一方面得1分。
【小题2】孔子注重义,但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主张见利思义(获利应以守义为前提),反对见利忘义。韩非认为每个人都是为了追逐利,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没有义。理想的义利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孔子的观点应该提倡;韩非子观点完全是功利主义,否定了道德和文化教育,使人们争名夺利,给社会带来危害,不足取。(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概括孔子的“义利观”扣住文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即可,概括韩非子的“义利观”扣住文中“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乎?”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解答此题是非观念应清楚,应当肯定孔子的观点,否定韩非子的观点。如果肯定了韩非子的观点,就与当今社会主流价值相背离。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名句默写:(每空0.5分,共5分)
小题1:子曰:“?,非道弘人。”
小题2:子曰:“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颠沛必于是。”
小题3:子曰:“不愤不启,??,则不复也。
小题4:爱人者?。敬人者,?
小题5:???:此之谓大丈夫。


参考答案:
小题1:人能弘道?
小题2:是人之所欲也?是人之所恶也
小题3: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小题4:人恒爱之?人恒敬之
小题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本题解析:注意易错字:弘(易误写为“宏”)、悱、隅、反(易误写为“返”)、恒、淫。
点评:本题默写虽说默写量不大,但易错的字多,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诵读,背诵时不能模棱两可。要注意音近字、形近字的区别。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2)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
(3)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5)__________________,梨花一枝春带雨。
(6)__________________,龙光射牛斗之墟;__________________,徐孺下陈蕃之榻。


参考答案:(1)落霞与孤鹜齐飞
(2)知来者之可追
(3)此恨绵绵无绝期
(4)出师未捷身先死
(5)玉容寂寞泪阑干
(6)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回答问题:
1.小说是怎样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套子”和“装在套子里的人”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方面是夸张人物的性格,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另一方面是夸张人物对社会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本质。别里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对人们的压制,也是专制意识形态对民众的种种压迫的缩影。讽刺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他生平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意对即可)
2.①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装在套子里的人”出现。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有变革,那么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中除了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统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我们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就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人和事。而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已有的各种“套子”。
  ②人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理性地思考和判断,要敢于质疑,破除盲从、奴性意识,改变落后陈旧的思维模式。
  ③人离不开“套子”,人不受“套子”的约束也不行,如果大家随心所欲、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无序,不可收拾。因此,必要的、合理的“套子”是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小题1:?,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小题2:暧暧远人村,??。(《归园田居》)
小题3:吾师道也,???(《师说》)
小题4: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小题5: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小题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小题1:舞幽壑之潜蛟?
小题2:依依墟里烟?
小题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4:小学而大遗?
小题5:金就砺则利?
小题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舞幽壑之潜蛟”中的“壑”,容易少笔画,“金就砺则利”的“砺”易写错,其声旁学生易写成“历”。第3句和第6句中文言虚词容易丢掉。
点评:本题默写均为课内名篇,课内默写是名篇但不一定是名句。平时识记积累时,应特别关注句中的关键字:难写的字、易错字、易误字。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