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②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③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④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⑤贾生志大而量小?⑥而为贾生者,亦谨其 所发哉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1)贾谊一一替他们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2)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
本题解析:
小题1:详细
小题1:①是介绍他的出生地。⑤说的是他的志向,与才华无关。⑥是作者的感慨。
小题1:首先要了解这个典故,王猛性情刚直,因为有明君的宽容,他才能有所作为。所以选D。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1)“为、所欲”各1分,句意1分(2)“一、见”各1分,句意1分。
附课外文言翻译:
(甲)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乙)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这就是所以若非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象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象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中延祐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①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丞相倒剌沙②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今以奉职获戾③,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且世皇建台阁,广言路,维持治体,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释,犹皆坐罢免还乡里。迁中书右司员外郎,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
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转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④为台臣所纠,去位。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⑤直,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诏修辽、金、宋三史,充总裁官。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谥曰文穆。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① 墨,贪污。② 倒剌沙,人名。③ 戾:罪。④ 别里怯不花,人名。⑤ 剀(kǎi):切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法:法令
B.丞相倒剌沙疾其摧辱同列疾:痛恨
C.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趣:催促
D.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纠:检举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张起岩“论事剀直,无所顾忌”风格的一组是(?)(3分)
① 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② 何谓法祖宗耶
③ 起岩廷争愈急?④ 搏击豪强,不少容贷
⑤ 起岩执不可?⑥ 起岩据理窜定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起岩刚在代管县里的行政事务时深得民众拥戴,后因进士考试中的出色表现得到皇帝赏识,进入朝中任职。
B.因受杨廷玉案牵连,张起岩虽据理力争,得到皇帝的理解,但仍被罢免还乡,后来才得以升迁,逐渐受到重用。
C.宁宗去世时,燕南突然发生诬告官员叛乱事件,张起岩力主严惩诬告者,对稳定当时的局势起了良好的作用。
D.张起岩性格刚直,不阿附上级,不苟同他人,不顾及情面,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在政治和史学上都作出了贡献。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3分)
(2) 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3分)
(3) 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台臣查办弹劾百官,讨论各项朝政,是职责让他们这样的。
(2)现在继位的君主尚未即位,人心忧惧狐疑,如果不赶紧杀掉此人,来杜绝邪恶的阴谋,我担心会妨碍大的计策。
(3)中书省官员列坐在一起确定选拔官员的事,张起岩推荐了一人,认为可用,丞相很不高兴,起岩当即揭衣抬身而起,丞相认为起岩顶撞自己。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法:效法。
点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虚词一般都在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范围,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大纲中规定的18个虚词可以做什么词性,有哪些义项,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要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小题2:④ 是打击地方不法势力的行为,⑥ 是改定史官的不当文字,皆非“论事”(讨论政务)。
点评: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却是隐 含的,这就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 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
小题3:B项:张起岩本就是“以新除留台”,他是为其他台臣抗争;最终被罢免还乡的是那些台臣,他是“迁中书右司员外郎”。
点评: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小题4:注意得分点:(1)按:查办;列:各项;然:这样。(2)嗣:继位;亟:立刻;虑:担心。(3)铨选:确定选拔官员的事;可用:意动用法,认为……可以任用;摄衣:揭衣抬身;忤:顶撞。
点评:文言句子的翻译一定要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这样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好,因为它关乎整个句子的翻译和翻译的得分。而要把握住这一点,高一的时候,就要做好这方面的功课。
参考译文
张起岩,字梦臣。他的祖上是章丘人,五代时避乱迁至山东禹城,高祖张迪以元帅监军的身份管理济南府的事务,将家迁到济南。张起岩从幼年起就跟从父亲学习,成年后,以察举任福山县学教谕,适值县官率人去捕蝗虫,将县里的政务交给张起岩代管。时间一长,张起岩言行果断办事公允,百姓都说:“如果张教谕能够成为我们真正的县尹,我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考中元延祐乙卯年进士第一名,被授予登州同知。皇帝特别命令将张起岩改为集贤修撰,后被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因贪污的事情败露,御史台的官员奉皇帝命令在朝堂上将他逮捕交给司法官员。丞相倒刺沙痛恨台臣轻慢侮辱了他的同僚,便诬蔑全部台臣欺骗皇上,想要严加惩处。张起岩因为刚刚被授予官职而留在御史台,他向朝廷递交文书辩驳说:“台臣查办弹劾百官,讨论各项朝政,是职责让他们这样的。现在他们因为奉行职责却被强加罪责,法纪荡然无存,正直的人不敢说话,忠良寒心,这是盛世所不该出现的。况且世祖皇帝设立台阁,广开言路,维持政治体制,皇上即位后的下达的命令都是效法祖宗治体。现在台臣遭谴,公正的言论被阻止,哪里还谈得上效法祖宗呢?”张起岩多次上奏章都没有得到回复。张起岩在朝廷上争论得更加激烈,皇帝有所感触而领悟,这件事才得以化解,但还是判处被诬的台臣撤职回家。调任张起岩为中书右司员外郎,改任燕王府司马,后被任命为礼部尚书。
元宁宗死后,燕南突起大案,有一虚妄的男子密信上报称部使者中有人欲图谋不轨,查证都不实。主管法司的官员说:“按照《唐律》,上告反叛的人不被治罪。”张起岩激动地对同僚说:“现在继位的君主尚未即位,人心忧惧狐疑,如果不赶紧杀掉此人,来杜绝邪恶的阴谋,我担心会妨碍大的计策。”催促有关官员上交定罪的案卷,京城里的人都十分恭敬整肃,大事很快就确定了。中书省官员列坐在一起确定选拔官员的事,张起岩推荐了一人,认为可用,丞相很不高兴,起岩当即揭衣抬身而起,丞相认为起岩顶撞自己。转任燕南廉访使。他打击豪强势要一点也不宽容,贫民百姓赖以扬眉吐气。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被台臣纠劾,被罢官,不久,别里怯不花再度为相,批评言官评价高级官员奏章的错误,张起岩坚决反对,听到的都称赞他。不久,担任御史中丞,他讨论事务切实刚直,无所顾忌,常与上司不合。皇帝命令编写辽、金、宋三朝历史,张起岩担任总裁官。有些史官故意炫才自以为是的,常常有内容不当之处,张起岩就依据常理改正,力求内容深刻丰厚醇正典雅,道理表达理由充分。史书编写成功,张起岩才六十五岁,就上书请求退休,又过了四年逝世。谥号为“文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5题。?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 ?
B.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
C.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
D.境非独谓景物也。
2.下列境界中,是“有我之境”的一项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B.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 ?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3.下列诗句中,不属于“乐景写哀情”的一项是( ?)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B.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官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独绝的缘由。?
B.“造境”即是“虚构之境”,“写境”即是写实之境。由于两种创作方法的不同,而造成两种不同的境界,文艺就分成了理想与写实两大派。 ?
C.“写有我之境者为多”,而能达到物我浑然境地的“无我之境”,就较为难得,但都能给人以美感。后者“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
D.王国维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而崇尚“真”则是他的一贯思想,他认为只有“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A
4.D
5.(1)因为大诗人所创造想象出的境界,一定会合于自然,所摹写的境界,也一定与理想的境界相近的缘故。
? (2)无我的境界,人只能从静观中得到。有我的境界,从由动到静时可以得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