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9 18:38:34 【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语录》)
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2)酌贪泉而觉爽,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3)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投我以木桃,________________。(《诗经·木瓜》)


参考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青青子衿;(2)处涸辙以犹欢?山雨欲来风满楼;(3)寄浮游与天地?报之以琼瑶。


本题解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 罔、衿、涸、辙、浮、报、琼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飘缈苦思暝想察言观色集腋成裘渌水荡漾青猿啼
B.言迄名信片乔妆打扮金壁辉煌出师一表真名士
C.沽取因才施教声名雀起批肝沥胆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D.剽窃坐镇指挥切中肯綮人情世故三顾频烦天下计


参考答案:B(A苦思冥想?清猿啼? B言讫?明信片?乔装打扮?金碧辉煌?真名世? C因材施教?声名鹊起?披肝沥胆? D 无)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惧谗邪?B 何必劳神苦思? C 人君当神器之重?D 不念居安思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B使动用法,使……疲倦C形容词作名词,重大地位D形容词作名词,安定的情况,危险的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1)列举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五位人物。(5分)
??、??、??、??、?
(2)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主要内容。(5分)
?
?
?


参考答案:(1)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迎春、贾惜春、贾元春、贾探春、秦可卿、李纨、妙玉、贾巧姐。(列举出任意五个即可,对1个得1分)
(2)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本题解析:(1)选择《红楼梦》中自己印象深刻的金陵十二钗。
(2)考察对典型事件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2)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       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3)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如果进展顺利,  ,即使时间长一点,也很少感到疲乏。
A.胜地控制轻车熟路
B.圣地控制轻车熟路
C.胜地抑制得心应手
D.圣地抑制得心应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胜地”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是宗教中神圣的地方或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控制”“抑制”都有“控制”的意思,但“控制”是掌握住不是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不符合政府对房价等的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是压下去;“轻车熟路”指“架着轻便的车在熟路上走,比喻对情况熟悉,做起来容易”,“得心应手”指“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语境并没有说是在做熟悉的事情,用“轻车熟路”不合适。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