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2019-06-29 18:43:32 【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B.臣之辛苦——辛苦:劳累
C.而彼且奚也?——适:到,往
D.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困厄,处境艰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的字。
(1)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
(2)沛公起厕(  )?
(3)杀人如不能(  )?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
(5)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
(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参考答案:(1)因:沿袭?
(2)如:往?
(3)举:尽?
(4)谢:道歉?
(5)意:料想?
(6)非常:意外的变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知城事摄:代理
B.昭率老幼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其营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C项“薄”根据语境应该是“逼近”的意思。
点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因些,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就要把该实词首先是放在句子中,然后还要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来综合推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结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小题2:试题分析:①是表现朱昭的雄辩能力的,不能表明他坚决主张抗敌,据此可排除A和B;⑥是写朱昭战败出逃的,据此可以排除C
点评:做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明白题干中所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然后对题目所提供的各个句子所显露的信息,判断其信息所属的性质,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
小题3:试题分析:D项中“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和“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朱昭将要出战”,“敌人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
点评: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1)某个论点的依据;(2)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参考:朱昭字彦明,府谷人。凭借功绩和能力被朝廷任用,连续升官为秉义郎,浮沉(比喻跟着世俗走,随波逐流)于朝廷的班次行列中,自己从不表现出与众不同。宣和末年,担任震威城兵马监押,管理城里的事情。金兵入侵黄河以内,夏人趁虚全部夺取了河外的各个城镇。震威距离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朱昭率领老幼环绕震威城,抵抗敌人的进攻力量,朱昭招募了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和他们约定:“ 敌人知道城中的情况,有轻视我们的心理,如果出其不意进攻他们,就可以一下子使敌人溃散。”夏人设计木鹅梯冲击来靠近城墙,穿飞的箭像雨一样激荡,敌人最终不能实施,然而昼夜进攻不止。他们的酋长悟儿思齐披甲戴盔前来,用毡盾遮蔽自己,邀请朱昭商量事情。昭身着平常衣服,敞开衣襟问道:“那是什么人,竟然这样不勇武!想要见我,我在这里,将有什么事情?”思齐除去盾牌走上前,数落宋朝失信,说:“大金约我夹攻宋朝的京师,订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很快就要攻下,麟州和府州的各个营垒都已经归附了我,你还依仗什么不投降呢?”朱昭说:“上皇知道奸臣误国,改正错误不顾惜面子,自已施行了朝廷内部的禅让,现在天子的政治是全新的局面了,你难道还不知道吗?”朱昭于是取出让位的诏书宣读它,众人惊愕地看他,佩服他的敢于辩驳。这时,各城投降的人多,朱昭的朋友在旁边给他说:“天下的事情结束了,忠心哪里还有用处呢?”朱昭大声呵斥说:“你们这一类人背信弃义苟且偷生,和猪狗没有什么区别,还敢用言论来诱惑我吗?我只有一死!”于是大骂,并拉弓射击他们,众人逃跑了。总共被围困了四天,城墙大多坍塌毁坏,朱昭凭借智慧修补城墙抵挡敌人,都很符合准则,然而不能够再支撑下去了。朱昭退回坐在办公的地方,召见各位将校对他们说:“城将被攻破,妻儿不能被敌人玷污,希望先杀掉我的家人然后背城死战,胜利了就向东再图谋建立大的功业,失败了就暴露尸骨于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情了结了。”部队里有人暗中和敌人勾结,告敌人说:“朱昭将要和他的士众出战,人虽然少,却都是敢死之士。”敌人非常恐惧,就用利益贿赂守城的士兵,能够登上城墙。朱昭率领士兵在通达的街道上和敌人交战,从晚上打到天亮,尸体填满了街道不能通行。朱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跌倒掉进了沟里,敌人欢呼:“得到朱将军了。”想要活捉他,朱昭怒视敌人拿着剑,没有一个人敢上前靠近他,不一会儿他中箭而死,年仅四十六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郑玄传(节选)
  ⑴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①,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⑵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⑶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⑷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⑸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③,回、赐④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注]:①乡啬夫:乡里掌听讼及赋税的官员。②图纬:汉儒多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③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④回、赐:指孔子学生颜回和子贡。子贡原名端木赐。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常学官(? )
②玄因从诸疑义(? )
③大将军何进闻而之。(? )
④遣使玄(? ?)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东无足问者——玄不受朝服,而幅巾见。
B.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从质诸疑义
C.入西关——闻玄善算,召见于楼
D.皆得未闻——得无教我猎虫耶?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⑸段中划线句“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的言下之意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全文,概括郑玄的性格、品质。(每空不超过4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诣(到…去;往…去)
  ②质(问、询问)
  ③辟(征召)
  ④要(邀请)
2.C
3.①(应劭)自我引荐说:“我是前泰山郡太守应中远,想做您的学生,怎么样?”
  ②袁绍于是就推举郑玄为茂才,上表奏请皇上拜郑玄为左中郎将,(郑玄)两个官都没有去做。
4.要做我的学生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而且不以做官为荣。
5.好学上进;厌恶做官;为人正直;性格耿直;不畏权贵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划线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夜缒出?往不反者,竖子也
B. 君图之?大王命之
C. 其无礼于晋?使工药淬之?
D. 何辞?嘉先言于秦王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