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一个人如果整日充耳不闻,不去了解大千世界的变化"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
B.针对某些编辑师心自用、乱改典籍这一不良现象,北京大学吴小如先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C.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家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D.在我们都为“中国梦”而心劳日拙的时代,不妨赋予“生无所息”这句格言以崭新的含义,写在引领我们奋进的旗帜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充耳不闻”: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B项“师心自用”: 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C项“细大不捐”: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也形容包罗一切, 没有选择。本句是说捐献钱财,与词语意思不符。D项“心劳日拙”: 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或熟语,然后加以解释。(4分)
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表示褒扬、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再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含有“明”字的成语或熟语也可以表示批评、贬责,例如“明抢暗偷”,斥责公开抢劫、暗中偷盗的行为;再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①“明人不做暗事”,赞扬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②“明哲保身”,多指为了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对我是非常熟悉的,我早就能背诵。
B.从大量的观测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C.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D.戴望舒的《雨巷》通过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主客颠倒。应为:“我对……是非常熟悉的”。B .缺主语去掉“从、中”。C.语序不当 应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哺(bǔ)育跻(jī)身鸟瞰(kàn)哗(huá)众取宠
B.炫(xuàn)耀症(zhèng)结攻讦(jié)挈(qiè)妇将雏
C.回溯(sù) 隽(juàn)永心闷(mèn)谆(zhūn)谆告诫
D.骨髓(suǐ)遒劲(jìng)澄(chéng)澈 返璞(pú)归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症zhēng结。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的句子,造两个句式一致,意思与整个语境吻合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4分)
当葱绿的叶子逐渐变黄,纷纷飘落时,我们却收获了累累的果实;当圣洁美丽的雪野消失后,我们却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如果没有失去,我们就不可能有新的获得。
参考答案:当一轮辉煌的太阳隐退后 我们却欣赏到充满诗意的月亮(2分) 当童年的天真和稚气离我们远去后 我们却拥抱了朝气蓬勃的青春(2分)
(注意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仿 用句式”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从这段文字来看,前面用四个比喻句是为了说明最后一句的意思,需要补出的两个句子既要从形式上形成转折的分句,又要从内容上表达失去了才能收获的意思。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