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八)
2019-06-29 19:17:52 【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小题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小题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
小题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小题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题3: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潮、悬、忽、堆。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__________ ,__________。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乙:
小题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雨霖铃》)
小题2: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小题3: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小题4: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登高》)
小题5:吴质不眠倚桂树,__________。(《李凭箜篌引》)
小题6: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


参考答案:
甲: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乙:
小题1:暮霭沉沉楚天阔
小题2:蟹六跪而二螯
小题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小题4:渚清沙白鸟飞回
小题5:露脚斜飞湿寒兔
小题6:鸡鸣桑树颠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销”“ 霭”“蟹”“螯”“冯”“渚”。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下列各句中的空缺句。
(1)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
(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参考答案:(1)干戈寥落四周星 身世浮沉雨打萍
(2)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3)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默写。(每空1分共20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4)她是有???,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5)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6)芭蕉不展丁香结,?
(7)晋侯、秦伯围郑,??
(8) ?,不仁;?,不知;?,不武。
(9)风萧萧兮易水寒,?
(10)萧瑟秋风今又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为什么有些物种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有些物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
B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
C .本书所讨论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引用事实来作证,而第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到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D .1844 年达尔文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他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纲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