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宋代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元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小题1:诗中说“有逢即画”,诗人见到了哪些景物?(3分)
小题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作具体分析。(3分)
小题3:诗人“杖藜徙倚至黄昏”的原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高山、田野(1分)人烟、村庄(1分)飞鸟、丛花、流水(1分)(写灵隐寺、武陵源各扣1分)
小题2: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稀疏的钟声是听觉,花边流水是视觉。(1分)仰视与俯视相结合,鸟外是仰视,花边流水是俯视。(1分)虚实结合,由实的所听到的钟声联想到虚的看不见的灵隐寺,由实的所见的花边流水联想到书中的武陵源。(1分)
小题3:热爱大自然,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如画(1分),热爱田园风光,农村生活如田园诗(1分),赞美农民插秧或赞赏农业生产或生产劳动(2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诗中的意象,但要注意到题干中的限制词“有逢”“见到”。所以考生只需逐句梳理出诗人亲眼所见到的景物即可。第一句的“山”“田”,第二句的“人烟”“村”,第三句的“鸟”,第四句的“花”“流水”等。
小题2:此类题目在解答时应首先答出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本诗颔联写得最好,手法和张耒“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一样,采用以大托小的手法来写景,灵隐寺稀疏的钟声从飞鸟之外传来;夹岸都是桃花的流水尽头便是桃花源,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有声有色。
小题3:本题需要考生结合全诗来回答。此诗前半部分写景,先写周围矗立的群山,再写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那种境界。颔联写灵隐寺稀疏的钟声从飞鸟之外传来;夹岸都是桃花的流水尽头便是桃花源。表达出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颈联富有哲理意味,从意思上看,和唐庚的“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是一样的,但写得更形象,更全面。“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景色之美是其他任何一座山所不能比的,但是,连李白都不曾留下一首好诗。这便是对这联诗的最好解说。尾联写诗人自己看农民插秧,几乎忘了回去,从中不难悟出他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态度,也使这首诗的意境得以升华。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赏析“寒声碎”中“寒”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情方面较为成功,被清代词论家许昂霄称为“铁石心肠人亦作销魂语”。请问上下阕的抒情手法有何不同?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人采用通感手法,形象写出了细碎的声响不仅带着寒冷的秋意,更传达出词人落寞的心境。
(2)上阕采用借景抒情手法,下阕主要采用直接抒情手法。抒发了词人长夜不寐,无法排遣的忧愁别恨和悲凉寂寞的内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题解析:
(1)诗歌中描写或者表现环境的词语一般都具有两层含义,既有关乎客观的,也有关乎主管的。也就是一方面表现自然物象的某些特点,也隐含了作者内心的某些情感。做为送别诗,一般的情感包括离别时的怅惘,依依不舍,留恋,还有对友人未来的担忧,祝福等等。
(2)第三句的手法是设问,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第四句是卒章显志,把前三句的感情点破,又不尽显露,余味深长。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关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注]浦。
【注】芙蓉:荷花的别称。
1.“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将雨后初晴的仲夏荷塘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怪乎王国维赞曰:“真能得荷之神理。”请问“神”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上阕写景,语言清新明丽,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为下阕思乡怀人奠定了基础,简要分析上阕景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郎相忆”和“小楫轻舟”的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此句的“神”就在于一个“举”字,它使全诗富有主体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清新淡雅便款款而出。(意对即可)
2.上阕写雨后新晴,夏晨荷塘景致。其景语的作用有:一是写如此舒适优裕的生活却难驱心中的燥热,这是因为难解的乡愁时时系心头;二是两次运用联想手法。超越时空,由思乡之情连缀不同的场景,达到出神人化的艺术效果。(意对即可)
3.在“渔郎相忆”和“小楫轻舟”的意象中,作者化为一个女性情人的角色,使作品将思乡之情与爱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这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勾起的怀恋之情,是一种感情上的闪念和冲动,是心灵寂寞的展示。(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醉落魄·咏鹰》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A、词的上阙“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
B、词人运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只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
C、下阙“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一句中,“狐兔”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朝廷中的奸佞小人。
D、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