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9 19:20:19 【

1、阅读题  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王荆公
刘贡父
青苗助役两妨农,天下嗷嗷怨相公。
惟有蝗虫偏感德,又随车骑过江东。
【注】:王荆公罢相,出镇金陵,时飞蝗自北而南,江东诸郡皆有之。百官饯荆公于城外,刘贡父后至,追之不及,见其行榻上有一书屏,因书一绝以寄之。
⑴这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
⑵本诗语言风格别具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


参考答案:
⑴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的表现手法。作者把天下百姓埋怨王荆公和蝗虫对王荆公
感恩戴德作对比,又运用拟人手法让蝗虫随车骑飞过江东,表达了作者送行来晚借蝗虫致送别之意的思想感情。(手法2分,分析2分)
⑵本诗语言特色是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幽默风趣。(2分)作者送行来迟,恰逢蝗虫自北而南,于是让蝗虫代为致意,既让令人生厌的蝗虫富有温情,又在调侃中表达了对荆公的送别之意。(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7分)
贺圣朝①
五代·无名氏
白露点,晓星明灭,秋风落叶。故址颓垣,冷烟衰草,前朝宫阙。
长安道上行客,依旧利深名切。改变容颜,消磨今古,陇头残月。
[注]①贺圣朝:词牌名。
小题1:“故址颓垣,冷烟衰草,前朝宫阙”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朝宫阙故址上一片残垣断壁,荒草枯黄,凄冷的雾霭笼罩其上。这是一幅衰飒凄冷的画面,概括一切往古历史的归宿,为下阕表现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作铺垫。
小题1:下阙写长安古道上,愚庸之徒仍然耽于利禄、沉溺功名,不惜“改变容颜,消磨古今”,但“陇头残月”并没有因为人世的任何努力而改变,这是一种对人生悲剧意义的体悟和思考。


本题解析:小题1:(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白露星星点点,晓星若隐若现,前朝宫殿已成断壁残垣,隐没在衰草冷烟之中。(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描绘了一幅凄凉寂寥衰败的晚秋晨景图)。
作用:为下阕表现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作铺垫。
小题2:(1)作者认为,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
(2)劝戒诗人珍惜短暂人生,不要被名利所累。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11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小题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血;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寂静的渡口,杜鹃啼鸣;春草茂盛,杨花飘落,充满生机,动静结合。
小题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此题如答同意,不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抓住诗句所描写的意象,然后总结动静结合的手法,并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效果。前三句从静的角度描述,春流、春草、晚照、杨花,亭基寂寞,野渡无人。后一句从动(声)的角度描述,杜鹃啼鸣。
小题2:要有明确的观点,从内容看这中观点是不正确的,主要从文中景物特点和诗人当时的处境来分析。“杨花”表现身世飘零;“杜鹃”表现游子思乡,此指故国之思。透露出环境的清幽和作者的孤独。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小题1:文章开头引用王维的诗有什么用?(4分)
小题2:“巴山夜雨”这句话引用或化用了古典诗词,请写出原句、出处及作者。(3分)
答:原句:??出处:?
作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