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9 19:20:1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小题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分)
小题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嫌”,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1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1分)
小题2: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如答“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也算1分)(4分,1点1分,4点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艺术。诗人此时被贬杭州通判三年,因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灾,恰值除夕之夜,且夜宿城外。听到行歌野哭,看到渐渐暗淡的远处灯火和低矮星光,孤独、凄凉、感伤、思乡……种种情愫油然而生,好在一盏残灯还能陪伴诗人度过除夕之夜,一个“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孤灯”有请,不嫌弃诗人的情态,也表达了诗人百无聊奈的自我慰藉。解答此题,抓住写作背景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试题迎刃而解。五六句写诗人独自一人,难御严寒,头发渐稀,老之将至,表现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诗歌前六句写的是诗人除夕之夜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二句写景,表现一种凄凉孤独,三四句写患眼疾的诗人彻夜难眠,却不是为了除夕守岁,而是因为思乡,表达思乡之情,
诗歌赏析:
东坡先生于神宗熙宁六年贬任杭州通判,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为了赈饥之事,他乘船赶往润州(今镇江)。在路过常州时,宿通吴门外运河边。时值除夕夜晚,异乡、孤舟、严寒、霜雪、病眼、残灯。作者怀着倔强的性格,触景生情,愁绪满怀,深感仕途坎坷,思乡之念,愤激之绪油然而起。但东坡在“行歌”、“野哭”、“苦思”之下,毕竟自有依托,豁达乐观。结尾两句,他把“残灯”拟人化了,衷心感谢它不嫌弃自己,在孤舟、长夜中依旧陪着自己,使他觉得有着一缕亮光、一丝暖意、一种美好的感情在支撑鼓舞着自己。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②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 顾藉③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韩驹(?~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曾从师于苏辙。徽宗政和初,因献颂得官,任秘书省正字,后因从学苏辙(元祐党人)而被贬官分宁县,此诗作于此时。上舍:宋神宗时把大学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级,以上舍为最高。
  ②摩:接近,碰到。 ③顾藉:顾惜。
1.首联哪个字用得最生动?请结合首联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颈联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赏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得最生动的是“拥”字,拥是“拥满”“堆满”之意,是说被北风吹落的秋叶深深地堆满了台阶前。在首联中作者描绘的是北风吹得白昼晦暗无光,日暮时分满阶的落叶堆积在一起,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进而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凄凉之意。
2.颈联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在北风劲吹、黄叶堆积的寒冷冬日里如绕枝倦鹊、摩月飞鸿一般形单影只、倍感凄寒。此时的愁绪就像特意寻觅自己而来,无法排遣,而且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这就形象地将诗人失意与愁苦展示在读者面前。(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
春日?唐?韦庄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小题1:“红尘遮断长安陌”中“遮断”一作“望断”,你觉得哪一种版本好,简要陈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清代陈廷焯云:“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其实非词如此,诗亦如此。请简要分析本诗中“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情感表达方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遮断好,故国遥远,关山迢迢阻断了回乡之路,(1分)甚至于眺望的愿望都无法实现,表达作者羁留异乡强烈的思乡之情。(2分)
“望断“好,望断即望穿,(1分)刻画了一个羁留异乡极度盼望、期待、思念故国的游子形象。(2分)
小题1:首联东风拂面,野梅山杏芳菲,一副以春光明媚画面,(2分)但“迟”“暗”字突现,却有愁绪扑面而来。(2分)
颔联所写之景“落星、偃月“极妩媚之态,温婉雅致,有怡然之情,(2分)却结以残角、夕晖,怅然若失之情自然流露。(2分)
颈联借用“庄周梦蝶”一典,表达诗人羁留异乡的痛苦,“旅梦”旅居客乡之游子的思乡梦,但好梦难圆,纵风景独好,也徒增伤怀。渐至主客难辨,物我皆失。借“望帝化杜鹃”一典,营造凄凉悲伤的氛围,表达作者思乡之情。(典故2分,表达情感2分)
清新的画面中别生一段愁绪,是古今骚客常作之叹,无关风月。(总结句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首先回答“遮断”还是“望断”好,再结合诗句分析理由,“遮断”表达作者羁留异乡强烈的思乡之情,“望断”刻画了一个羁留异乡极度盼望、期待、思念故国的游子形象。
小题1:紧扣评论“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在这首诗中的表达,还要有对“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具体例子,举例2分,分析2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3分)
答:?
?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3分)
答:?
?


参考答案:
(1)有道理。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人情思的生活图景,而且含有言外之意,画外之情。理解意境,读者必须展开想象、联想,于头脑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对不能完成使命的一丝忧郁之情。


本题解析:(1)有道理。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狼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直”写出了孤烟的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一亲切感,苍茫感。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且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在广阔的景象中。香菱说:“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可见其脍炙人口。
(2)借景抒情。“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懑、孤独、寂寞之情,和希望边疆平定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