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A.中国的古代文化的创造源于农耕基础,这个观念引发了人与自然的学说。 B.传统文化中“道”的精神出发点是“自然”,“道法自然”是其重要的思想基础。 C.“自然精神”的实质就是强调人们要充分地从自然中获取生活和精神所需并加以利用。 D.自然和人既和谐也不协调,正确地认识这种关系才是理性的“自然精神”。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①如实地去认识自然,不要附加人的主观想象。②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不能破坏自然。(每点2分)
小题4:①人和自然的协调②将自然神化
本题解析:
小题1:(BCD的内容都是为论证“自然精神”而作的阐述。)
小题2:(从全文来看,自然精神的实质是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也要合理地尊重自然和爱护自然。选项概括不全面。)
小题3:略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一旦发生问题,再来治理,非但费时、费事、劳民、 伤财,而且,有些环境问题难以逆转,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因而,“先发展,后治理”的观点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危险的。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大问题
B.对于环境问题必须是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C.环境问题是一个费时、费事、劳民、伤财的事,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D.“先发展,后治理”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在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
裘山山
八月,我又去了西藏。当我从成都那片常年灰暗阴沉的天空下走进高原的阳光里,一眼
看见那片熟悉的蓝天,呼吸到那缕无比清冷,无比新鲜的空气时,我就知道自己一直在渴望
与它重逢。我忍不住张开整个身心对它说:你好,西藏!
神奇的高原带着一种永恒的苍凉站在我面前。这苍凉蕴含着难以征服的力量,蕴含着无
法了解和进入的神秘。广袤的天空下,人和土地的比例发生了根本变化。天空和大地永远在
目光的最尽头相逢。
对于常人来说.这种苍凉常常会令人产生恐慌。在一次去往日喀则的途中,我们停车在
路边。左右两侧是漫漫的沙砾地,目力所及没有一丝生命痕迹。我独自远离了汽车和同伴,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感到自己很渺小.渺小到只剩下一
个念头。在这片土地上,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活下去。当我想到这一点,突然崇敬
起那些生下来就被搁置在这儿并能够活下_去的人来了。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他们独自行走在路上,从偏远的土墙泥屋走向高高山顶的喇嘛庙。他们表衫蓝缕,饥肠
辘辘.但目标明确.步履沉稳。他们的目光越过人类的头顶直视天边。他们用前半生辛勤劳
作,后半生去走朝圣的路——我之所以说“走朝圣的路”而不说“去朝圣”,是因为他们往
往死在路上。
每当我看见他们在朝圣的路上独自行走,或一走一拜时,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感动,就会
问自己:什么是你的朝圣之路?这个时候我就会感到自己过去生活的俗处,感到自己只是从
人的生存本能出发考虑问题,没有一种能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镇静和平衡的精神世界,没有一
种能与这自然对应的坚定信仰。
每每行走在渺无人烟、旷达无垠的高原,每每看见旷野中偶尔闪现的绿树和灌木,每每
看见围墙上镶嵌着牛粪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见猎猎飘扬在路上、河上、山顶上的五色经幡,
甚至每每看见从山上横冲下来漫过公路的泥沙,我常会觉得自己被世俗放遥了,会感觉到一
种彻底置身于自然的舒畅。在这种时候,人的心灵往往会抹去岁月的泥沙,以纯净的声音与
自然对话。
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一再惊奇并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遥
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了故乡,并对那些似乎极隐秘、极难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
在这个地球上,能使人产生故乡感觉的,不止有那方血脉绵延的泥土,还有那片能与你
心灵相通的天空。在西藏这片天空和大地永远在目光的最尽头相逢的神秘土地上,自然已经
不只是个客观存在了,它具有神性和灵魂。在这里,与自然对话,就是与灵魂对话。
是的,西藏,它是我灵魂的故乡。
从西藏归来,忽然之间就淡漠了许多世俗的欲望。临走之前的种种念头和怨艾,仿佛都被那商处的风吹走了,只留下一种单纯。
重新走在纷纷攘攘的都市,重新见到一张张熟而孔.重新听到一些熟识的和生涩的消
息,令我感到我被甩出原生活轨道的这段时间,这里仍旧是多么的热闹而又无聊。没过几
天,我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上,又夹在了走时看的那本书中间。
西藏给予我的启示如此深刻,却无法带出西藏。它似乎超重,超大,如同故乡让游子无
法携带一样。看来我只能经常攀上去,感受它,然后再搁下它。
但它的气息已随我而来,我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嗅着它的气息而生活,抵御都市对我的
中伤。待到这气息渐渐弱小时,我套再次踏上与它重逢的旅途,一次又一次。
(文章有改动)
小题1:文章第3段末尾说“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
想法?(4分)
小题2:文章第6段中说“我常会觉得自己被世俗放逐了”,你怎样理解这个句子中“放逐”一词的丰富含义?(6分)
小题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说的“西藏这片土地已经不只是个客观存在,而是具有神性和灵魂”的理解。(6分)
小题4:文章末尾作者说“我会再次踏上与它重逢的旅途,一次又一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6分)
参考答案:
小题:(4分)西藏高原的苍凉会让常人产生自己很渺小的恐慌,而生活在这里的西藏人却能够在这里活下去。(答出“活下去”就给分。)
小题:(6分)作者使用这个词语是贬义褒用。“放逐”一词原指把被判罪的人驱逐到边远地方。这里作者的意思是指被喧闹繁华的尘世“放逐”到了西藏高原这个彻底的自然环境当中,使自己能够以纯净的声音与自然对话。(答出“贬义褒用”3分;答出“会感觉到一种彻底置身于自然的舒畅”或“人的心灵往往会抹去岁月的泥沙”或“以纯净的声音与自然对话”3分)
小题:(6分)西藏虽然同样有血脉绵延的泥土,但它那片蓝天、那缕空气让人产生与西藏的天空心灵相通的感觉。作者的意思是,任何地方的故乡绵延血脉的泥土都会使人感觉身心的温暖和眷念,而只有西藏那天空和大地永远在目光的最尽头相逢的高原苍凉能激起人的灵魂与自然对话。所以作者说这里的土地具有神性和灵魂。(注意答案是否区别了西藏的天空,是否有“能激起人的灵魂与自然对话”。酌情给分)
小题:(6分)作者从西藏归来后不几天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迹上,重新遭受到都市对自己的中伤。西藏带给作者的感受,作者却带不出西藏,而作者需要在世俗的生活中嗅着它的气息而生活。当这气息渐渐弱小时,作者为了抵御都市的中伤会再次踏上重回西藏的旅途。(答案共3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山寨一词现在很流行,满大街都是山寨这个山寨那个,到处都是扯着大旗的“山寨王”,网上更是铺天盖地,山头林立,大有以山寨为荣、将山寨进行到底之势。我没有“山寨”过,只知道山寨最初大概是和手机交上朋友的,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和文化成为知己我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山寨文化”绝非“严肃”,更非“精英”,而是一种草根娱乐,大众文化。也正因此,“山寨文化”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遍大江南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座万座山寨开”深厚而广博的群众基础,使得山寨之风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愈刮愈猛。
百度“山寨文化”,会发现其真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各领风骚。山寨小说,山寨诗歌,山寨征婚,山寨广告,山寨电影,等等等等,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山寨的,总之是,怎样雷人怎样来。现代人压力太大了,需要一种渠道宣泄、放松,以调节心情,休憩身心。网络无疑给了人们这样一个渠道和平台,尤其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发现,他们许多奇思妙想、绝顶才技,长期以来没有用武之地、展现机会。现在,机会来了,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几乎没有限制的“准入制度”,为他们一显身手制造了唾手可得的大量机会,虚拟世界的隐秘性又使得这些机会被无限放大。于是,“他们”开始乐此不疲,并一发而不可收。许多山寨版“××”,极尽搞怪、搞笑之能事,自娱自乐,自得其所。在博众人一笑之余,自己也乐不可支了一把,甚至有一种成就感。
“山寨文化”的草根性、大众性、民间性、娱乐性、自发性、参与性,使其一诞生便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追捧。“山寨文化”的产生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民间孕育多年的“草根文化”的一次集中爆发,也是一种形式意义上的民意表达,它的产生是必然的,只不过时间早晚罢了。然而,不可否认,随着“山寨文化”的“繁荣昌盛”,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协调现象,甚至低俗、丑陋现象,人性的丑恶借山寨之名被无限放大,且有恃无恐,肆无忌惮。用低俗炒作,拿丑恶当卖点,成了一些人的“业余爱好”。山寨俨然成了一个什么都装的“垃圾桶”,不用分类,不经处理,管他三七二十一,污七八糟一齐往里放好了,反正能制造“眼球效应”就行。其实说到底就是想出名,以前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现在你满大街找一找问一问,有几个人还怕出名?
“山寨文化”是个好现象,群众基础厚,市场前景广,但需要精心呵护,才可茁壮成长,需要道德自律,才能良性健康发展,更需要相关制度跟进约束、规范,才会长久繁荣。绝不能任容低俗、丑恶泛滥,让“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粥”。老百姓生活需要文化阳光雨露的照耀、滋润,但永远需要的是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文化。“山寨文化”不是垃圾桶。如果你爱它,请自觉文明“山寨”、健康“山寨”。
(选自2008年12月12日《光明日报》)
小题1:.选出能够作为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文化刮起“山寨”风
B.“山寨文化”是草根性文化
C.“山寨文化”不是垃圾桶
D.有一种文化叫“山寨”
小题2:.下列不属于“山寨文化”盛行的原因的一项是?(?)
A.山寨文化是一种草根娱乐,大众文化,有着深厚而广博的群众基础
B.自发性、参与性强,有着广阔、自由的创作空间。
C.创作者借此可以自娱自乐,自得其所,甚至有一种成就感。
D.老百姓需要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文化,而且“山寨文化”又不极尽搞怪、搞笑之能事。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B.山寨文化属于草根文化,主要特点表现为模仿、快速、平民;它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C.山寨文化需要精心呵护,绝不能任容低俗、丑恶泛滥。
D.“山寨文化”虽然是个好现象,但是如果没有相关制度跟进约束、规范,就不会繁荣。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D
小题:.D
本题解析:
小题:.本项能代表全文观点。)
小题:.只要是健康的,可以极尽搞怪、搞笑之能事。)
小题:.D应该是“就不会长久繁荣”)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幽僻 阴沉、郁闷
2.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 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