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二)
2019-06-29 19:35:42 【

1、其他题  猜猜这些“成语”广告涉及的商品类别,并用几句话说明这种乱改成语的做法可取吗?
A、穿流不息 B、丰功伟液 C、钙世无双 D、首屈一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A、服装类;B、酒类;C、药品类;D、生活用品类 (观点能自圆其说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顷之,烟炎张天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臣请入,与之同命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9)怅恨久之
(10)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A.(1)(9)/(2)(10)/(3)(5)/(4)/(6)(7)(8)
B.(1)(3)/(2)/(4)(5)/(7)(10)/(6)(8)(9)
C.(1)(9)/(2)/(3)(5)/(4)(6)(10)/(7)(8)
D.(1)(3)/(2)(10)/(5)(8)/(4)(6)(7)(9)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助词,用于时间名词之后,无实义。(2)动词,到,往。(3)(5)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6)(10)代词。(7)(8)结构助词,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含糊其辞隐约其辞强词夺理信口雌黄
B.严惩不贷责无旁贷以逸代劳感恩戴德
C.出类拔萃群英粹聚鞠躬尽瘁苍翠欲滴
D.略见一斑斑驳陆离搬门弄斧搬弄是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以逸待劳 C群英萃聚 D班门弄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    ),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的眼泪。
②凡以文字获罪者,一面拿办,一面就查抄,这并非看重他的家产,仍在(    )藏书和另外的文字。
③自习课上,他拿出一本武侠小说津津有味地读着,(    )班主任站在身后他(    )没有发现。
A.委屈、查看、就连、也 
B.委屈、察看、就连、也
C.委曲、察看、就是、也  
D.委曲、查看、就是、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委屈指受到不该有的指责,心里难过;委曲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查看重指为检查某种情况而看,目的在于发现异情;察看指为了解情况而看,目的在于熟悉情况。(3)句不是假设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据调查,某南方城市中学生人均消费支出1万元左右,其中60%的中学生拥有手机,27%的中学生拥有个人电脑,19%的中学生拥有PDA,12%的中学生拥有MP3,6.6%的中学生拥有数码相机。而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642元。
如果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或是一位数码产品销售商,你会从上述材料中各自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并分别得到怎样的启发?(6分)
(1)教育工作者的角度:
结论:                                                                         
启发:                                                                        
(2)数码产品销售商的角度:
结论:                                                                        
启发:                                                                            


参考答案:(6分)(1)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结论:中学生个人消费过高,人均年消费竟超过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分)启发:应引导中学生合理消费,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2分)(2)数码产品销售商的角度: 结论:高科技数码产品已成为不少中学生的消费对象。(1分)启发:中学校园将是潜藏巨大商机的数码产品消费市场,应大力开拓。(2分)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答题时所站的角度和所处的身份,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启发。比如,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就会认为中学生经济还不能自立,应该养成节俭的好作风,因此不该用如此高的消费水平,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而销售商则可从中看到商机。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