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6-29 19:37:54 【

1、其他题  补写名句。
①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________________。
②庖丁,解牛者也,________________;轮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四方之人,________________,足相蹑于其门。
④拟将一段鹅溪绢,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月落庭空影许长。
⑥此竹数尺耳,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________________。



2、其他题  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小题1:_____________,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小题2:?,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小题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小题4: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小题5:夕阳下,酒旆闲,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小题6: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小题7: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小题8: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4)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8)过春风十里,_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其他题  (1)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
(2)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4)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8)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