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娇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
  整个巴黎全知道他,但这位姑娘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惊异和兴奋。
  “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
  “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
  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
  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
  “不,我还有工作。”
  “您,难道不认识我?”
  “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
  “既然如此,您为何如此冷淡?”
  “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一样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
  洛依德沉默了。在这个普通女工面前他感到自己的浅薄与虚妄。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符合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其他领域,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个词:结论。你对“结论”有何感想?
以“结论”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结论”是这样解释的: (1) 从一定的前提推论得到的结果。 (2) 对事物的做出的总结性判断。无论是哪种解释,其实都是之最终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首先说明结论只是人们对真理的一种主观反映,有时候是正确的,有时候却不尽然;然后,从正反方面说,结论做好了,能正确引导人寻找真理,要是错误的结论却能诱导人迷失方向;最后总结说在每个结论都是人们诸多智慧的结晶,在思考中不能全信结论也不能不参考结论,保持严谨的思维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到的!
点评:作文采用标题形式,意在引导全面训练。这次的作文,题目简炼,富有哲理,不容易产生立意、构思、情景、行文色彩之类的定向诱导,考生可由题目起飞,进入广阔的联想空间,正反面均可主意。在长期只考材料作文,尤其是话题作文,不利于提高学生全面写作水平的背景下,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好办法。但是学生一定要注意文体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树上落满了厚厚一层雪。有的树承受不住厚厚的雪,或整棵树倒下,或折断树枝;雪松却完好无损。仔细一看,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头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落,雪松承受住了厚厚的雪。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作文参考立意:
本题论点提炼要有由物及人的思维前提。
用关键词句法提炼论点:
从“有的树”的角度,抓住“不能承受”,可以提炼论点:
1、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承受。
2、缺乏承受苦难的坚韧和智慧,就会受挫甚至毁灭。
3、生命中常有无法承受之重。
从“雪松”角度,抓住“完好无损”,可以提炼论点:
1、面对承受,学会减压。
2、承受也是一种幸福。
3、看淡压力。
4、要学会随机应变。
用由果溯因法提炼论点:
从二者综合的角度考虑,为什么有的树承受不住雪的压力,而雪松面对厚厚的积雪却“完好无损”?因为有的树本性就比较脆弱,或者不像雪松那样懂得弯曲,在承受不住时,弯曲一下,让雪从枝头滑落。由此可提炼论点:
1、要坚韧地面对苦难。
2、妥协有时也是一种智慧。
3、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成功的要素。
4、人生贵在承受。
点评:本题所选的观点很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本观点对学生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既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也体现了高考的教化功能。作为高二学生限定写议论文符合高二的学情。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歌曲唱到: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还有好多格言、谚语、名言等都在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种下什么种子,你就可能收获什么结果。
请你以“
种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题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习作例文】
请天下父母不要太溺爱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花朵,家庭的希望,所以会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充分关注。但具体说来,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他的未来。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当前,一些孩子受家庭的溺爱而显得畸形发展。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疼爱已经发展到十分溺爱的地步。孩子走路跌倒了,家长急忙跑过去把他扶起来,还要用甜蜜的语言不停地哐哄;孩子吃饭,爹娘给他把饭送到嘴里;孩子睡觉,爹娘给他被子铺下,尽管这些孩子已八九岁有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因此,这些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伴随了多半生或者一生。如果我们看看美国不少家庭教育孩子的模式,可能会从中得到启发。美国的孩子跌倒了,父母绝对不上前扶他。
当然,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本来是人之常情的事,然而这种疼爱如果一旦转变成溺爱,就变了质了。我们常说,溺爱就等于抹杀了一个孩子,适度的疼爱才是有分寸的家长。有适度的疼爱,合理的引导才会成就一个孩子。但不少家长对于这个道理常常是孰视无睹。这不但害了孩子,而且害了父母。家长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刻在孩子的心里。如果家长代替了孩子所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客观上家长已经抹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更谈不上自我创新与实践能力。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讲一个博士生,他的成绩非常优秀,却因为从小受到父母溺爱导致长大后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终因父母的离世而自杀。
须知,人天生是有惰性的。如果人有其的东西代替他所做的事情,人绝对不会自己动手。只不过这种惰性在某些人身上显得十分突出。一个人如果从小习惯了父母的溺爱,那么他绝对不会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
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连名字都叫的异常可爱,诸如什么宝贝、乖乖、小心肝等等,以表溺爱。因为溺爱,所以出现了许多无能的书呆子,无能的健康青少年,更有甚者,成了监狱里的囚犯。
毋庸讳言,对孩子的溺爱确实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家长们吝啬一点你的溺爱吧!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下笔前应先读懂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材料内容不多,意思也不难懂,表面讲的虽然是关于不要给野生动物喂食的问题,实际却可以联系到对孩子、对亲人、对学生应该抱什么态度才算是关爱的问题。可以站在以下几个角度思考立意。若站在喂养人(抚养人、教育者)的角度,可以写:(1)什么是真正的关爱;(2)不要溺爱孩子(或学生);(3)过度溺爱害死人等;若站在孩子(或学生)的角度,可以写:(1)不能依赖父母的“喂养”;(2)要勇于把自己投身到艰苦的环境之中;(3)学会自立等。当然,如果能站在更高角度,从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和敬畏自然法则、尊重规律方面立意,应该可以写出有一定深度的好文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