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名句名篇默写》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7-03 07:49:22 【

1、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宝玉挨打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二是宝玉与琪官(蒋玉菡)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丫环银钏儿。(《红楼梦》)
B.紫鹃为了试探宝玉对黛玉是否真心,就骗宝玉说林黛玉要回苏州,贾宝玉听后信以为真,如遭雷击,回到怡红院后发病,精神失常,直到见了紫鹃才哭出声来,在紫鹃的照顾下,渐渐病愈。后来,紫鹃告诉宝玉是骗他,宝玉表明心意,紫鹃回潇湘馆。(《红楼梦》)
C.祸不单行,继元妃去世、宝玉失玉之后,王子腾在进京拜相的路上竟因风寒身亡。贾政又升了江西粮道。即将赴任之时,贾母郑重地和他说起宝玉的病只有娶一个金命的人为他冲喜才能好。袭人听说这件事之后,深怕一件喜事会伤害三个人。贾母等人也踌躇起来,幸亏王熙凤想出一个“调包计”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红楼梦》)
D.刑台上的卡西莫多发现克洛德骑着骡子经过广场,于是他狂怒的面孔变成了温和的笑容,他向克洛德要水喝。但是这个当年收养他的义父却慌忙逃避卡西莫多的眼光,不想解救他,便急忙走了。(《巴黎圣母院》)
E.巴黎的流浪人、乞丐在克洛潘的率领下纷纷赶来攻打圣母院,准备将爱斯梅拉达救出来。看到圣母院外人山人海的骇人景象,伽西莫多误以为流浪汉们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于是奋起反抗。(《巴黎圣母院》)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拟行路难》)
小题2: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小题3:谁家今夜扁舟子?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小题4: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5:__________________,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小题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苏幕遮》)
小题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阿房宫赋》)
小题8: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夜宴从第桃花园序》)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雄姿英发。
(3)_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
(5)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
(6)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8)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5.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诞生于       年的巴黎,其中第一部电影名为               ,由卢米埃尔兄弟导演。
A.1903/《乱世佳人》
B.1889年/《可怜的比埃》
C.1888年/《一杯可口的啤酒》
D.1895年/《火车到站》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喻失义。
(3)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
(4)盘盘焉,困困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