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梅兰芳》作为陈凯歌的回归之作,虽然比起《霸王别姬》还稍有差距,但相较于前几年口碑极差的《无极》,媒体和大众给些过分的溢美之词还是可以理解的。
B.他听着风入松林的美妙声音,听着林间小鸟尽情地歌唱,心悦诚服,怎么也不愿离开这个地方了。
C.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们从来没有去招惹任何人,但是所谓“中国威胁论”却甚嚣尘上。
D.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参考答案:C? (A 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与“过分的”重复。B 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C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多含贬义)。D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或者指口头或理论的指导,而不必亲力亲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下面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①情景一:捐赠现场。捐赠方致辞说:“今天,我们公司尽绵薄之力,帮你们战胜困难,今后我们还将鼎力相助。”
②情景二:同学聚会。一位同学紧紧握住老班长的手,激动地说:“班长,久仰了。特别想念你,一切都好吧?”
③情景三:博客留言。鄙人30岁华诞之际,感谢各位朋友的垂念。朋友们的祝福之语,如和煦春风,温馨动人!
答: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②“久仰”改为“久违”。③“华诞”改为“生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心致志的写作自然也不敢说就一定能写出差强人意的东西,但既然这是正确的道路,就应当这样走。
B.老李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是举案齐眉。
C.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然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同日而语。
D.霸权主义者总是得陇望蜀,贪得无厌,因此决不能同它妥协退让,必须同它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举案齐眉:只用于夫妻之间。形容相敬如宾。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它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而且影响我们能否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大计。
B.抗生素曾经是人类健康的福音,但是如果使用不合理,下药不对症,即使它是灵丹妙药,最终它给患者带来的也只能是可能超过疾病本身的伤害。
C.伊朗最近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并且接连成功试射新型导弹令美国军方十分震惊,但真正令五角大楼担心的是伊朗已经研制出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导弹。
D.新闻媒体报道的西安市蓝田县某乡村教师借钱搭车数十里,将捡到的4000元现金送还失主在三秦大地引起强烈反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是属于“一面对两面”,在句子开头加上“能否”二字。B项成分残缺,在“抗生素”后加“的发明”;“也只能是”与“可能”矛盾。 D是属于句式杂糅,在“失主”后加“的事迹”)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借鉴《包身工》运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对包身工晨起场景的描绘,请你描绘放学时同学们出校门的场景。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要求:1. 点面结合,既描绘同学出校门群像,又突出某一同学个体表现。2. 有动作、语言、细节描写。3. 不少于两种修辞。4. 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包身工清早起床的场景,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破口大骂,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这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人物的群像。这是“面”的描写。“芦柴棒”做饭以及她名字由来的描写就是“点”的刻画。
评分:没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扣6分;动作、语言、细节、描写,没缺一种扣2分,扣完5分为止;少于两种修辞扣2分(没用修辞扣4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