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7-03 08:14:32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⑴从诗中“柳深青”、“柳絮飞”可以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请结合诗内容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惆怅、伤感
⑵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住“风”的“有情”二字来写。前面从“有情”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后面又由“有情”赞美它“为君起松声”。
(2)这首诗写“风”,以“风”喻人,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描写风起,次句用一“加”字,仿佛风是急人所急的有意行动。下面写风的活动,用“驱”“寻”“卷”“出”“为君”等字眼,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①,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②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③。曾是洛阳花下客④,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天涯:极边远的地方。当时诗人被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②冻雷:春天的雷声。③物华:自然美景。④诗人曾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
小题1:一、二两联写了山城夷陵的自然环境,请简要概括其特点。(2分)
?
小题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
小题3:关于这首诗的情感,有人认为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精神,有人则认为充满了无奈和凄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严酷(恶劣、酷寒荒僻)而不失生机。
小题2:触景生情。(1分)诗人夜里听到归雁的鸣叫,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拖着病躯进入新年看到春景又至不由感慨一年时光又逝。作者因耳中所闻之声眼前所见之景的触发而不由生出一种思念家乡、时光易逝的感慨,从而表达出谪居僻地的沉痛之情。
小题3:示例一:我认为体现了豁达超脱的精神。虽然诗人被贬谪到荒僻之地,以抱病之躯而又无奈度过一年,但从颔联和尾联来看,作者仍不失积极的心态。颔联写景不失生机,尾联则直说自己曾经在洛阳欣赏过牡丹花,虽然夷陵的野花开放较晚,不如洛阳的牡丹花,但是也不必嗟叹。这就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精神。示例二:我认为体现了诗人的无奈何凄凉之情。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是故作豁达,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而且这种无奈何凄凉是与前面思乡、时光易逝的感受一脉相承的。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一联写山城荒僻冷落;二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所以,特点应是严酷(恶劣、酷寒荒僻)而不失生机。
点评:赏析诗歌中的景物特点,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将画面描述出来,才能加以概括。
小题2:试题分析:第三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而这种思乡之情完全是因为听到了归雁的啼叫,这是很明显的触景生情。
点评:赏析诗歌的语言可以有很多角度,可以从修辞的角度,也可以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等等。该题所使用的抒情手法很明显,就是触景生情。
小题3:试题分析: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这一类的题,最好能知人论世,知道诗人的生平,什么时期是什么诗风,遭遇过什么事。但是如果这个诗人不是你所熟悉的,就应该结合诗文作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都是在诗歌当中体现出来的。只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意思相近即可)
(2)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题。(8分)
柳?咏 柳
李商隐?曾巩
曾逐东风拂舞筵,?乱条犹未变初黄,
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倚得东风势便狂。
如何肯到清秋日,?解把飞花蒙日月,
已带斜阳又带蝉!?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秋日。断肠:销魂。?
小题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小题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
小题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3分,手法1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柳枝随风乱舞的情景,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3分,手法1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曾诗以柳喻人,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小题2:试题分析:“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