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7-03 08:20:26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6题。 钟?离?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日:“《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日:“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竞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①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注释]①班: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愆:过失。 B.辟大司徒侯霸府?辟:征召。 C.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伤:悲伤。 D.坐臧千金,征还服法 ?坐臧:犯了贪赃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②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 B.①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②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 C.①建父闻之,为建设酒?②民防广为父报仇 D.①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 ?②意亦具以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守甚贤之,遂任(意)以县事。?B.(意)诏部徒诣河内,时寒冬。 C.与克期(徒)具至,无或违者。?D.(意)不忍加刑,遣令(建)长休。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 ②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③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④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表明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③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⑤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⑥遂令建进药而死 A.①②⑤? B.②④⑥?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在遣送囚徒到河内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弘农县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囚徒做了棉衣后,就写信向光武帝汇报此事。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盗窃犯檀建加刑,遣送他长期回家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等。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由于办案有功,显宗下诏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正气。
参考答案:1.C。“怜伤”是哀怜、同情的意思。2.B。省略的应是“上”,而不是 “意”。 3.B。A项两个“于”字都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B项①句的“乃”副词,相当于“竟”;②句“乃”是连词,相当于“于是,就”。C项“为”字是介词,相当于“给”。D项“以”字是连词,相当于“而”。4.①钟离意就让弘农县给囚徒们制做用来御寒的衣服。②如被治罪,是因我放犯人回家的,我守信用不牵累你们。③把所赐的珠玑全部放在地上,并不拜谢皇上恩赐。④钟离意亲自隐恤,经营供给医药。5.C。②说明钟的升迁情况。⑤说明钟离意清正不受赃物。⑥钟离意的“仁于用心”使建父受到感动,这是对钟离意的侧面描写。 6.D。原文中未交代交阯太守张恢贪赃枉法案是钟离意破获的。
本题解析:[译文]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少年时做过郡督邮。当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的,府下登记在案考察。钟离意封还记载时,进去对太守说:“《春秋》说先内后外,《诗经》说‘在家做妻的榜样,推广到治家治国’。就是说,明晓政令教化的根本,由身边的人推广到远处的人。现今应该先清理府内,暂且把考察远县细微的过失放松一些。”太守认为他很贤能,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建武十四年(公元39年)会稽发生大瘟疫,死了的人用万来计算,钟离意亲自隐恤,经营供给医药,所属地区的百姓绝大多数受到了他的救济。 钟离意被单荐为孝廉,再次升迁,征召到大司徒侯霸幕府。朝廷下诏要送囚徒到河内,时值隆冬天寒,囚徒患病不能行走。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就让县里替囚徒制做棉衣,县里不得已给了他,但上书朝廷报告,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光武帝得到奏章,给侯霸看,并说:“你所派的掾吏良心竟这么好啊,的确是个好官吏。”钟离意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锁,听任他们随便走动,但规定了到目的地的日期,囚徒们按期到达,没有一个违背的。回来后,以病免职。 后来授职为暇丘县令。官吏中有个叫檀建的偷窃县里的东西,钟离意屏退左右私自问供,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心加刑罚,遣送他回家令他长期休假。檀建的父亲听到了,替檀建安排了酒席,对他说:“我听说无道之君用刀杀人,有道之君用义代替杀人。你有罪,命该如此。”于是令檀建服药而死。建武二十五年(公元50年),升为堂邑县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被捕入狱,他的母亲病死了,防广哭泣不能进食。钟离意哀怜他,于是让防广回家,使他能为母亲办理丧事。丞椽都争论不能放人,钟离意说:“罪人是我放回的,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你们。”于是就放他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钟离意秘密地上报其事,防广竟减除了死罪。显宗即位,钟离意被征拜为尚书。这时交阯太守张恢,因贪赃千金之罪,征回京师伏法。钱物等用簿本记载没收交大司农,朝廷下诏将赃物赐给群臣。钟离意得到一些珍珠,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拜赐。显宗奇怪而问其原故,钟离意回答说:“我听说孔子忍渴不饮盗泉之水,曾参听到‘胜母’的地名而回车,讨厌其名字哩。这些肮脏的宝物,的确不敢拜受。”显宗感叹道:“尚书的话多么清正啊!”于是改以库钱30万赐给钟离意,又升任他为尚书仆射。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覆:倾倒 C.而后乃今培风——培:凭 D.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投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如:到…去 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枉:白白地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要: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完成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侠义性格的一组是(? ) ①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③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④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⑤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⑥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D 4.(1)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 (2)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12分)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涴:弄脏。②狃:因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心恚愤而无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 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以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所苦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于是渐不信孤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共15分,每个句子3分)
(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5)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
(1)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郭生非常奇怪,拿着去告诉王生。
(2)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准备一些鸡肉、饭菜,备给狐狸吃。
(3)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4)对内同怀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5)他想爱护国君、振兴楚国而一反楚国衰弱局面,在《离骚》这篇诗歌中再三表露他的意愿。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D录:抄录。
小题2: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而”:但、却,表转折;B“以”:因为,表原因;C“所”:助词,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D“于”,前句“让,由”之意;后句作“在”之意,表处所。
小题3: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的是王生的认识,而非郭生的谦虚。
小题4: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狐狸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有误,应为“于是渐不信狐”。
小题5: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留、换、删、补、调——五字法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倒装句语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通句顺。注意以下词语翻译:但、以、异、以是、德、置、啖、愿、庶、卒、图、接遇、存、兴、反覆、致。句式:省略句——持(之)以白王。
【译文】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第二天一看,他惊呆了: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从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狐狸吃。他买了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当时,叶公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他还是怀疑狐狸妄为,就拿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中。
异史氏说: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观规律。刚有点小名气就自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习,因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真害人就是这样的啊!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兵】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即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B.草木皆兵。(名词,兵器)
C.穷兵黩武。(名词,战争)
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