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7-03 08:45:13 【

1、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1: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人生态度?(5分)
小题2: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 几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 曾几,南宋诗人。此诗作于作者新任浙西提刑。
【小题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3分)
【小题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诗题中的“喜”的。(5分)
【小题3】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喜雨情怀的?请简要说明。(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谒荆公不遇
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1)诗歌在写景时使用“渺渺”和“茸茸”,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小题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2分)
小题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6分)



5、阅读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
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七则》》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⑷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⑸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⑹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⑺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⑻不薄今人爱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