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同“悯”,忧伤,多指疾病死丧?)
B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动词,打破)
C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嗛,通“慊”)
D太尉判状,辞甚巽(状,通“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巽,通“逊”,委婉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虚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B.《西游记》中所写的魔怪总是从神佛那里来,而在被孙悟空打得快死时又总被神佛收去使用。
C.书中以汉、宋为正统,这不是历史观,而且是现实的反映,不能以历史的标准来要求。
D.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句间是并列关系,不能用表示递进关系的“而且是”来连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二是即使被抓,处罚也轻,罚不当罪,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即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但全民讨论并且对此忧心忡忡,也是过度解读的表现。
A.调侃
B.罚不当罪
C.不齿
D.忧心忡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罚不当罪:指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
点评: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考查成语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型,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的“为”字,意义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邯郸为郡(《六国论》)?②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③而为秦人积威所劫(《六国论》)?④吾见其难为(《庖丁解牛》)
⑤愿为诸君快战(《项羽之死》)?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A.全都不相同
B.①与⑥相同
C.②与③相同
D.④与⑤相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作为;②因为;③被;④解;⑤给、替;⑥治理
点评:“为”是文言文中语义最丰富的一个词,它可以作实词,而且作实词时意义非常丰富;也可以作虚词,作虚词时又有多种用法。本题专门考查“为”的用法与意义,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该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祖,取道。既:在……之后,已经
B.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
C.比诸侯之列。比:并,列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介词,表被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被:动词,受,遭受。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