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7-03 21:04:40 【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一个孩子趁母亲不在,将家里的小闹钟拆了,母亲见后……
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展开想象,如果你是母亲,如何处置这个事情。请写出一个120字左右的处置过程。


参考答案:俯下身子对孩子说:“你为什么要拆了小闹钟,淘气?还是好奇?”他低下头,没说话。“来,现在我们必须把小闹钟装好,行吗?”他听完后,就把我拉进了他的房间。再装小闹钟的过程中,我教他认识了时、分、秒针。并且,这样的事例,以后再也没有发生。


本题解析:这个小作文隐含四个要求:(1)“母亲见后”,时间上必须要从母亲看见闹钟被拆之后写起;(2)“如果你是母亲”,要求写作者必须以小孩子母亲的身份出现,不能这样写:“如果我是这位母亲,我会这样处置……”;(3)“处置过程”,限制了写作重点,只能写处置的过程。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吸摄峭壁寒喧莽莽苍苍
B.叠嶂山峦廖廓峨冠博带
C.恪守迷惘寰宇美髯白皙
D.颤栗雷霆漩涡神奇怪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 寒暄  B 寥廓  D 神奇怪诞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荔(pì)戏(nüè)帖(yù)羽而归(shā)
B.窗(jiàn)丽(qǐ)会 (yǔ)管窥测(lǐ)
C.裂(qūn)度(cǔn)罗(qīng)拖沓长(rǒng)
D.唤(zhào)车(yùn)私(xùn)唯唯诺诺(wěi)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薜荔(bì) 戏谑(xüè) ;B与会 (yù) 管窥蠡测(lí);C皴裂(cūn) 罗衾(qīn)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第一’和‘第二’的问题。”同学们都看着老师,一时不明白老师的意图。老师就问同学们:“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①”大家哄堂大笑,大声回答道:“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②”这下同学们面面相(qù)?,无人应声。于是老师又接着说道:“同学们,‘第一’和‘第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③为什么你们都只记住了第一高峰?却不知道第二高峰呢? ④你们记住了第一高峰,该不该就忽略第二高峰呢?”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1)根据注音,填写相关汉字。(1分)
答:面面相(qù)?
(2)文中①-④有一处问号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2分)
答:?处,修改意见?


参考答案:(1)觑
(2)④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本题解析:(1)此字较为生僻,不易写,但只记住与见有关,也就比较容易了。
(2)此处为选择问句,所以只要最后一个问号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1)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3)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4)越国以鄙远     (5)偏袒扼腕而进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反”通“返”; ②“卒”通“猝”; ③“已”通“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这种题型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大多数通假字都很常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多积累就行。很多通假字都是同音形异字,可以根据句意来帮助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