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7-03 21:25:07 【
?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也。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始事徐帅时溥,为列校,溥甚器之,后以勇略见忌。唐大顺二年冬,率所部二千人来降,即署为军校。知俊披甲上马,轮剑入敌,勇冠诸将。太祖命左右义胜两军隶之,寻用为左开道指挥使,故当时人谓之“刘开道”。天祜三年冬,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于美原。三年五月,封大彭郡王。
? 时知俊威望益隆,太祖雄猜日甚,会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见诛,知俊居不自安,乃据同州叛,分兵以袭雍、华。太祖闻知俊叛,遣近臣谕之曰:“朕待卿甚厚,何相负耶?”知俊报曰:“臣菲背德,但畏死耳!王重师不负陛下,而致族灭!”太祖复遣使谓知俊曰:“朕不料卿为此。昨重师得罪,盖刘捍言阴结郡、凤,终不为国家用。我今虽知枉滥,悔不可追。致卿如斯,我心恨十盖刘捍误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责。”知俊不报,遂分兵以守潼关。太祖率兵进讨,攻潼关,下二寻而王师继至,知俊乃举族奔于凤翔,岐王李茂贞厚待之,加检校太尉。寻命率兵攻围灵武。武节度使韩逊遣使来告急,太祖令康怀英率师救之,师次邻州长城岭,为知俊邀击,怀英败茂贞说,署为泾州节度使。
? 既而为茂贞左右石简颥等间之,免其军政,寓于岐下。茂贞犹子继崇镇秦州,因来宁觐,知俊途穷至此,不宜以谗嫉见夺,茂贞乃诛简颗等以安其心。继崇又请令知俊挈家居秦州,刊丰给,茂贞从之。未几,邪州乱,茂贞命知俊讨之。时郡州都校李保衡纳款于朝廷,末帝遣霍威率众先入于郡,知俊遂围其城,半栽不能下。会李继崇以秦州降于蜀,知俊妻孥皆迁于成:遂解邻州之围而归岐阳。以举家入蜀,终虑猜忌,因与亲信百余人夜斩关奔蜀。
? 蜀王王建待之甚至,即授武信军节度使,寻命将兵伐岐,不克,班师。久之,复命为都统领军伐岐。时部将皆王建旧人,多违节度,不成功而还,蜀人因而毁之。先亦,忌之,尝谓近侍曰:“吾渐衰耗,恒思身后。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不如早为之所。”伪蜀天汉年冬十二月,建遣人捕知俊,斩于成都府之炭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十三》,有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为左开道指挥使? 寻:不久
B.昨重师得罪? 得罪:获罪
C.为知俊击? 邀:拦截
D.蜀人因而之? 毁:败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刘知俊骁勇善战和反复无常的一组是(?)
A.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 率所部二千人来降
B.轮剑人敌,勇冠诸将? 因与亲信百余人夜斩关奔蜀
C.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于美原? 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不如早为之所
D.遂解邻州之围而归岐阳? 知俊乃举族奔于凤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知俊本来在徐州镇主帅时溥手下做列校,后来被猜忌而率部属两千人投降后梁。祖曾任命他担任左开道指挥使,所以当时人又称他“刘开道”。
B.太祖的猜忌、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被杀使刘知俊惶恐不安,于是刘知俊占据同乱,和太祖分庭抗礼,后又逃跑到凤翔投奔岐王李茂贞。
C.投奔李茂贞后,刘知俊先是担任检校太尉,后因为击败康怀英的军队立下战功又担州节度使,而后又因受到李茂贞的猜忌被剥夺了军政大权。
D.刘知俊才能突出,蜀王王建虽然优待他,但对他也很猜忌,因担?心自己死后没有人?驾驭刘知俊,于是派人逮捕刘知俊,并把他处死以绝后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卿如斯,我心恨恨十盖刘捍误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俊途穷至此,不宜以谗嫉见夺,茂贞乃诛简颗等以安其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小题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秋冬则民山采?(2)各得其所便,民皆其生
(3)市令曰:“三月。”?(4)令数下,民不知所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
A.政缓禁止
B.庄王以为币轻
C.如此几何顷乎
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游钓台记
[ 清] 郑日奎
? 钓台①在浙东,汉②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藉先生以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 舟发自常山,由衢抵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堍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山既奇秀,境复幽茜,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 (选自《静庵文集》,有删改)
? [ 注] ①钓台:山名,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畔,一名严陵山,有东西二钓台,据说是汉代严光隐居垂钓处。②严先生:严光,字子陵,汉代会稽余姚人。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招他为谏议大夫,不就,归耕富春山。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先生以传? 藉:凭借,依靠
B.视之,所云两台? 迫:靠近
C.觉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D.子言,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作者景仰严先生的一组是(?)
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
②急呼舟子日:“若非钓台耶?”
③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④偃仰离奇各有态
⑤不能强,因致礼焉
⑥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严子陵先生的高风亮节映照千古,作者一向仰慕他,对严先生的隐居地-- 钓台也十分好奇,总想一游为快。但这次送公文北上实际上还是未能如愿。
B.钓台其实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两座山峰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
C.有客人认为作者的脚没有跨出船中一步,算不上游览,但作者却认为自己此行感受到了钓台的优美,收获很丰富,也非常快乐,可以算是一次真正的游览。
D.本文是一篇颇为奇特的游记。作者道经七里滩,并没有登钓台游览,但他写目游、鼻游、舌游、神游、梦游、耳游,极尽想象之能事,景物生动如画,引人人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小题4: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4分)
小题5: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者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下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具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①木兰,大雪中失橐扆②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而遣之。
后以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①扈跸(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②橐扆(tuóyǐ):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亦以是嫉见:表现
B.上其议下:交付,下达
C.独浩源坐:犯罪
D.疏稿乎具:完备,详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3分)?(?)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C.又主讲庐阳书院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成名就。
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
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3分)
(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频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大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州界军用之余。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城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僚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别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禁酒科:法令、刑律
B.而臣以醉识见:被
C.应死者乃斩以徇:示众
D.正始元年,为大司农还:又,再
小题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是徐邈“肃清州界”举措的一组是(?)(3分)
①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②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
③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④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
⑤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⑥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得知徐邈违令饮酒而大怒,准备处罚徐邈,最终因为校事赵达和度辽将军鲜于辅的劝谏才得免。
B.魏文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徐邈不负所望,最终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C.为了稳定边界,徐邈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并通过兴办学校、教化民众等措施,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D.朝廷任命徐邈为司空,徐邈认为百官都害怕他,且自己又老又病,不宜担任此官职,最终坚决推辞不到任。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