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二)
A.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由:介词,从 B.项王乃大惊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C.项王则夜起则:连词,不译 D.以示士卒必死以:连词,承接关系,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①用这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以”译为“用”1分;“士”前面要加个省略的“于”,译为“向士卒”1分;大意1分)
②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诸侯军救巨鹿下者”要译为定语后置句1分;“纵兵”1分;大意1分)
③项羽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入辕门”前加省略的主语“他们”1分;“膝”名词作动词,译为“用膝盖”1分;“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译“向前走”1分;大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实词理解题主要是考查一词多意,还有词的活用和通假等文言现象。答题时主要用代入法,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看是否能译通,特别不能望文生义,用现代汉语理解。如“逝”的本义是“走得太快,很快就消失了”,此语境应指乌骓马跑不动了,应理解为“奔驰”。其他几项均能讲通。
小题2:文言虚词理解应注意用法和意义,代入理解到位。本处“则”应为“连词,于是,就”。
小题3: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指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和被动句等,要注意这几种句式的辨别和同种句式的不同形式。D句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小题4:归纳内容要点要结合文本相关内容适当概括。项羽《垓下歌》表现的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小题5:本题首先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和表达,注意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也。初为郡吏,守绛邑长。郭援之攻河东,所经城邑皆下,逵坚守,援攻之不拔,乃召单于并军急攻之。城将溃,绛父老与援要,不害逵。绛人既溃,援闻逵名,欲使为将,以兵劫之,逵不动。左右引逵使叩头,逵叱之曰:“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援怒,将斩之。绛吏民闻将杀逵,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宁俱死耳!”左右义逵,多为请,遂得免。文帝即位,以邺县户数万在都下,多不法,乃以逵为邺令。月余,迁魏郡太守。大军出征,复为丞相主簿祭酒。从至黎阳,津渡者乱行,逵斩之,乃整。至谯,以逵为豫州刺史。是时天下初复,州郡多不摄。逵曰:“州本以刺史出监诸郡,以六条诏书察长吏二千石以下,故其状皆言严能鹰扬①,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静宽仁,有恺悌之德②也。今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天下复何取正乎?”兵曹从事受前刺史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③。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外修军旅,内治民事,兴陂田,通运渠,吏民称之。帝曰:“逵真刺史矣。”遂布告天下,当以豫州为法,赐爵关内侯。
? ——《三国志·魏书·贾逵传》
【注】① 言严能鹰扬:言辞威严、雄武。
② 恺悌之德:和乐平易的德行。
③ 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兵劫之,逵不动 劫:劫持
B、绛吏民闻将杀逵,皆乘城呼曰 乘:登上
C、是时天下初复,州郡多不摄 摄:管理
D、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 纠:督察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左右引逵使叩头,逵叱之曰
B、大军出征,复为丞相主簿祭酒
C、今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天下复何取正乎
D、兵曹从事受前刺史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贾逵为官严厉的一组是( )
① 以兵劫之,逵不动
② 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
③ 津渡者乱行,逵斩之,乃整
④ 兵曹从事受前刺史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
⑤ 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逵初为郡守,率众坚决抵抗敌兵,就连敌军首领对他都十分赞赏。贾逵被俘后表现极为英勇,纵死不降,更令人钦佩。
B、贾逵对当时吏治弊病认识深刻,他整顿吏治,严于执法,对那些胆敢纵容坏人,不守法纪的下级官吏一律申请革职处理。
C、贾逵在严惩不法官吏的同时,还注意体恤百姓,因此深得百姓爱戴,以至于百姓甘愿为贾逵而死。
D、魏文帝对贾逵十分赏识,在治理邺县一个多月后就提升贾逵。后来,还布告天下,树贾逵为州治的榜样。
人 有 卖 骏 马 者 比 三 日 立 市 人 莫 之 知 往 见 伯 乐 曰 臣 有 骏 马 欲 卖 之 比 三 日 立 于 市 人 莫 与 言 愿 子 还 而 视 之 去 而 顾 之 臣 请 献 一 朝 之 贾 伯 乐 乃 还 而 视 之 去 而 顾 之 一 旦 而 马 价 十 倍
5、请用斜线为上段加线文字断句。
6、请翻译加线文字。
【其他考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召单于,并军急攻之 逵到官数月,乃还
B、以兵劫之,逵不动 以邺县户数万在都下
C、援闻逵名,欲使为将 为丞相主簿祭酒
D、郭援之攻河东 援攻之不拔
答案:C。A项中“乃”分别表“于是”、“才”;B项中“以”分别表“用”、“因为”;D项中“之”分别表“主谓之间不译”、“代词,代绛邑”。
参考答案:
1、A(“劫”应该是“胁迫”的意思。)
2、B(A项中“左右”是指身边的侍从;C项中“盗贼”是指窃贼和土匪;D项中“从事”是官职。)
3、D
4、C(贾逵任豫州刺史时,严整吏治。而百姓为救他甘愿去死,则是贾逵在绛邑时的事情。)
5、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6、有个要卖骏马的人,在市集上连续站了三天,没有一个人想买。(这个人)去拜见伯乐,说:“我有匹骏马想卖掉,连续在市集上站了三天,没有人和我搭话。希望您能绕着它看看,离开之后再回头看看它,我会给您一个早晨的收入作报酬。”伯乐于是就绕着马看看,离开之后再回头看看它。只一个早晨这匹马的价格便增长了十倍。
本题解析:
贾逵字梁道,是河东襄陵人。他最初当个郡吏,负责维持绛邑的安全。郭援进攻河东,途经的城镇全都被攻下,贾逵坚守绛邑,郭援无法攻克它,于是与单于合力迅猛进攻。绛邑将要被攻克,绛邑的父老便与郭援商量,(让他)不要伤害贾逵。绛邑被攻下后,郭援早闻贾逵的名声,想让他成为自己的将领,(派人)用兵器胁迫贾逵,他也不为所动。(郭援的)侍从拉着贾逵让他叩头,贾逵大骂他们说:“哪有国家官吏给匪徒叩头的?”郭援恼怒,要杀了他。绛邑的官员百姓听说要杀贾逵,都登上城墙大喊:“不要杀害我们的贤人啊,我们宁可随他同死!”(周围)侍从认为贾逵有义,大多替他求情,于是贾逵得以幸免。曹丕即位,因为邺县人口众多接近国都,多发生不遵从法纪的事件,于是让贾逵担任邺县县令。一个多月,升任魏郡太守。魏军出征时,又任丞相主簿祭酒。跟随大军到了黎阳,在码头渡江时有人混乱队伍,贾逵斩了他,于是队伍恢复齐整。到了谯,曹丕任命贾逵做豫州刺史。当时国家刚刚安定,各州郡的政务大多无人管理。贾逵说:“各州本是派出刺史掌管本州各郡的政务,(他们)按照六条诏书监察那些俸禄在二千石及其以下的官吏,所以在他们的考察报告中,言辞都是威严雄武的,有督察官吏的才干,(人们)不说他们安详、平和、宽厚、仁爱,有和乐平易的德行。如今各郡的长官轻视法令,致使窃贼、强匪公开作恶,各州刺史即使知道也不加追究。(这样下去)国家还能走上正道吗?”有一个下级官吏在前任刺史任职期间告假,贾逵到任几个月后,(这些人)才回来,(贾逵)将他拷问致死。对那些放纵坏人,不按法令办事,俸禄在二千石及其以下的官吏,他都一律上奏朝廷,予以罢免。他还对外整顿军队,对内处理民事,开垦田地,疏通水道,受到官员和百姓的称赞。曹丕说:“贾逵是真正的刺史。”于是向全国发出公告,应该以豫州为全国各州的榜样,赐封贾逵为关内侯。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①,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②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③中赋诗,酌酒徘徊。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注】①台劾:受有关部门揭发、举报。②耄:指年老。③圹:墓穴。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坐:因犯……罪或错误
B.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图:画
C.客或难之,图曰:……难:反驳
D.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责:责问
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卢携以故宰相居洛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寻迁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C.客或难之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D.图与闾里耆老相乐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天下大乱,自己生命面临威胁的重要关头,司空图坚持气节,决不向反叛者屈膝,历尽艰险,突破了重围。
B.在战乱的岁月里,司空图选择了隐居的道路,并有自己的一套隐居理论,说话做事在常人看来往往比较怪异,避免了灾祸临头。
C.由于司空图品节高尚,忠于朝廷,因而受到众多官员的器重和称赞,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波折,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的高职。
D.司空图对财物看得很轻,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也愿意和父老乡亲共同享受,在乱世中营造了一方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
小题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
(2)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3)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参考答案:
小题:
C
小题:
B
小题:
C
小题:
(1)我的新主人张将军喜欢人才,并能够虚心地对待他们,你可前往见他,不要白白地死在荒郊。(3分)(“所主”“下士”“虚死”。每个1分)
(2)王重荣父子都很器重他,多次赠送他东西,但是他不接受。(3分)(“雅”“数”“馈遗”,每个1分)
(3)当时寇盗所过之处都抢掠烧杀,惟独不进王官谷,读书人都投奔这里来避难。(3分)(“所过”“残暴”“依”,每个1分)
小题:
(1)不以人的官职高低论交;(2)不因升迁而弃旧主;(3)不因畏死而投敌;
(4)不重财货(5)忠心不二(能够答到3点就记满分3分)
本题解析:
小题:
难:责难。?
小题:
A凭……身份/因;B不久;C有人/或许;D互相,一起/偏指一方,你)
小题:
仕途有过波折,且也没有做礼部尚书)
小题:
投敌;
(4)不重财货(5)忠心不二(能够答到3点就记满分3分)
参考译文
司空图,字表圣,是河中虞乡人。咸通末年选拔为进士,被礼部侍郎王凝所称赞和款待。不久王凝因犯法遭贬商州,司空图被王凝的知己之恩所感动,就前往投奔他。王凝被起用任宣歙观察使后,就征召司空图,安排在自己的官署里。之后司空图被征召任殿中侍御史,但他不忍心离开王凝的府署,因而被有关官署揭发,贬官任光禄寺主簿,分管东都。卢携以旧宰相身份住在洛阳,赞赏司空图的节操,常和他一起交往。卢携还朝,经过陕西虢州,向观察使卢渥嘱咐说:“司空图御史是个高士啊。”卢渥就上表皇帝让他做了自己的属官。正遇上卢携再次掌权,召见司空图授予礼部员外郎职,不久调任郎中。黄巢攻陷了长安,司空图将要外逃,一时不能出走。司空图弟弟有个奴仆叫段章,被王巢捉拿,握着司空图的手说:“我的新主人张将军喜欢人才,并能够虚心地对待他们,你可前往见他,不要白白地死在荒郊。”司空图不肯前往,段章眼泪直下。
司空图原本就住在中条山王官谷,有祖先的田地在,到后就隐居不出。建造了楼台和普通房屋,全都画上助唐兴旺发达的有气节有文化的名人,为亭取名叫休休,写文章表达自己的心愿说:“休,就是美。已经退隐,美就具备了。所以衡量自己的才能,首先应该退隐;估量自己的身份,其次应该退隐,年老耳聋,再次应该退隐;又加上我年轻时懒惰,长大后直率,到老了又糊涂,这三个方面对治世来说没有什么用,那么更应该退隐。”于是自称为耐辱居士。他的话常常奇异激昂不同寻常,据说其目的是躲避当时的祸灾。他自己预先造好了棺材和坟墓,遇上好日子,带着客人们坐在墓穴里赋诗,喝酒徘徊。有的客人责难他,他说:“你为什么看不开呀?生和死是一样的,我宁愿暂时在这里游玩啊!”每到丰收时,寺庙里歌舞祈祷,司空图和乡村里老人们一起欢乐。王重荣父子都很器重他,多次赠送他东西,?但是他不接受。他曾经为人作碑,获赠绢数千匹,司空图把绢放在乡市上,人人都能拿,一天就拿光了。当时寇盗所过之处都抢掠烧杀,惟独不进王官谷,读书人都投奔这里来避难。
朱全忠篡位后,召见他任礼部尚书,他不愿意就职。哀帝被杀,司空图听到消息后,绝食而死,活了七十二岁。司空图没有儿子,就把外甥作为嗣子,曾经被御使弹劾,但昭宗没有责怪他。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5题。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年九十五卒。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善。”
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节选自《后汉书·郭陈列传》)
1.?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世衣冠/衣冠:借指士大夫、官绅 ?
B.?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关:关押 ?
C.?伏惟天恩莫不荡宥/伏惟:伏在地上想? ?
D.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无虑:大约、大概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 ②皆以美于徐公
B.①事皆施行,著于令 ②以全人命,有益于边
C.①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 ②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D.①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 ②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
3.下面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躬掌法宽平的一组是(?)
①于法,彭得斩之
②躬以明法律,召入议
③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
④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
⑤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⑥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
A.③⑤⑥?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
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躬家族世代为官,父亲郭弘是当年著名的断案专家,郭躬年轻时继承父业,精通法律,后来做了郡吏,被公府征召。
B.郭躬认为,按照法律,秦彭应该斩首,但是现今秦彭另率一支军队驻扎于别处,情况不一样。
C.郭躬认为,犯罪有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种,对过失犯罪的应比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
D.郭躬认为皇恩浩荡宽宏,在押死刑犯在大赦时都获得了新生,但大赦令还没恩及那些已经逃亡的死刑犯。
5.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
①躬以明法律,召入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A
4.B
5.①郭躬因为通晓法律,也被召见参与审理。?
②于是写了条陈,把四十一条量刑过重可以从轻论处的条文上奏皇帝,这些都得到了施行,并写到了法律条文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自《公冶长》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选自《里仁》篇)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言:句
B.尧舜其犹病诸——诸:之乎
C.己欲达而达人——达:使人通达
D.盍各言尔志——盍:何不
2.请用自己的话点评一下孔子师徒的观点。
(1)盍各言尔志?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愿无伐善,无施劳。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1)孔子想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的志向,所以让他们“各言尔志”。
(2)子路所言,重伦轻利,是义者之事。
(3)颜渊所言,重德重功而不夸耀、不表白,是仁者之事。比起义来,仁更难得。
(4)孔子讲的是以仁复天下,教诚爱深,是圣者之事,这自然就更难得了。
3.孔子说:“参呀!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曾子说:“是。”孔子走出去以后,别的学生便问曾子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子道:“他老人家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