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六)
2019-07-03 21:32:5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寄黄几复①
(北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几复,诗人的故交,十年前与诗人在京城有聚。写此诗时,黄几复任职广东,诗人任职山东。②蕲:古同“祈”,祈求。三折肱:多次跌断胳膊,古有“三折肱为良医”之语。
①下面对诗歌理解和赏读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即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居两地,因此请求鸿雁传书,鸿雁深为感动,答应帮忙。
B.颈联写友人身为官吏,却生活清贫,诗人希望他不要再受“三折肱”那样的磨难。
C.尾联想象友人虽身处恶劣的环境,却仍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不免有点感伤。
D.全诗意象丰富,多处用典,以故为新,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富有苍劲古朴的特点。
②北宋诗人张耒说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奇句”、你认为“奇”在什么地方?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A
②解释诗句。十年前,我们在京城沐浴春风,观赏桃李,举杯痛饮;十年后,我们漂泊江湖,独守孤灯,听夜雨敲窗。意象奇特。两句诗共有六组意象,且都是名词,自然勾画出两幅图画,前者是十年前京城相聚的欢乐情景,后者是分别后羁旅漂泊的孤独寂寞。
  手法奇特。前后两句诗构成对比,十年前的欢愉和十年后的孤独形成对比,这是一层;上句诗为暖色调,暗示京城之欢,下句诗为冷色调,明言江湖之凄,又形成一层对比;“一”和“多”再形成一层对比,极言相聚的欢愉之短暂,也极言思念的寂寞之漫长。
  用典奇特。“一杯酒”、“江湖”和“夜雨”均为用典,且都扣住“思念”,以故为新。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有“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有“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李商隐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另还有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典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所写意象与诗眼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4分)
(2)试分析本诗与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所表达情感的异同。(3分)


参考答案:(1)(4分)“悲”字(1分)。诗中衰草、寒云、暮雪等意象(1分)渲染了萧瑟、凄冷的氛围(1分),烘托(映衬、突出)了送别友人的感伤之情(1分)。(2)(3分)同:都写了离别之际表现出的对友情的珍惜。(1分)异:《别董大》写了对友人的宽慰和勉励;(1分)本诗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感激、难分难舍之情。(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2)绿杨烟外晓寒轻,?▲?。(宋祁《玉楼春》)
(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4)所以动心忍性,?▲?。(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知人者智,?▲?。(《老子》)
(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参考答案:10.(1)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2)红杏枝头春意闹(3)小楼昨夜又东风 (4)曾益其所不能 (5)大漠孤烟直 (6)自知者明 (7)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注]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tuò)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以景写“幽”;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望 蓟 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③。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②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③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
1.在开篇两联中作者触景生情,其中哪一字起到了诗眼的作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为何产生这种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析表述意思接近即可)“惊”。首先是因为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可见军营中号令之严肃;其次,是在严冬初晓、积雪万里的时候,作者远望到在半空中猎猎飘扬高悬的旗帜,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军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意对即可)
2.(意思接近即可)使用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典故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班超 ,可是见此边营士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为国立下奇功。末二句水到渠成地顺应“客心惊”,结束全诗。(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