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2019-07-03 21:44:31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 D.“萧瑟处”在词中是指凄凉荒凉、没有生机、无人游历的地方。
| 小题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答: (2)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意思相近即可)(2分) (2)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后两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写景为后面写春恨作了铺垫。(3分)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绪(乐景写哀情),情感表达婉曲深刻。(3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这首诗的首联除了“今”与“昔”对比以外,还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两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其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还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2)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两词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集中地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陶渊明在《咏荆柯》一诗中,描写了“易水送别”的场面。下面是从原诗中选出并打乱了的诗句,根据《荆柯刺秦王》一文的内容,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渐离击悲柱,宋意唱高声。 ②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③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④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⑤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⑥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⑦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①③②⑤⑦⑥ C.①②③⑤⑥④⑦ D.⑤④①③②⑦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小题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历来为人称道,请对本联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信马穿山径,听晚籁,观群峰,赏棠梨叶、荞麦花,陡然发觉此情此景与家乡相似,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4分) 小题1:本句运用了拟人、对比的表现手法。本联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此为目睹。山峰无语,妙用拟人,“有声”,“无语”,对比之中表现了村行之地的恬静,展示了主人公对所见之景的喜爱之情。(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答出感情的关键。 小题1:答成“反衬”也可酌情给分。“万壑有声”反衬山野宁静,与“山峰无语”相映成趣,表现了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