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2019-07-03 21:44:31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
D.“萧瑟处”在词中是指凄凉荒凉、没有生机、无人游历的地方。

小题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答:
(2)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意思相近即可)(2分)
(2)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后两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写景为后面写春恨作了铺垫。(3分)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绪(乐景写哀情),情感表达婉曲深刻。(3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这首诗的首联除了“今”与“昔”对比以外,还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两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其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还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2)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两词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集中地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陶渊明在《咏荆柯》一诗中,描写了“易水送别”的场面。下面是从原诗中选出并打乱了的诗句,根据《荆柯刺秦王》一文的内容,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渐离击悲柱,宋意唱高声。
②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③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④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⑤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⑥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⑦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①③②⑤⑦⑥
C.①②③⑤⑥④⑦
D.⑤④①③②⑦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小题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历来为人称道,请对本联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信马穿山径,听晚籁,观群峰,赏棠梨叶、荞麦花,陡然发觉此情此景与家乡相似,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4分)
小题1:本句运用了拟人、对比的表现手法。本联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此为目睹。山峰无语,妙用拟人,“有声”,“无语”,对比之中表现了村行之地的恬静,展示了主人公对所见之景的喜爱之情。(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答出感情的关键。
小题1:答成“反衬”也可酌情给分。“万壑有声”反衬山野宁静,与“山峰无语”相映成趣,表现了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