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①散财聚士,常思效用?②今日犯者,便依明诏 ③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④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 ⑤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⑥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
(1)(北魏的军队)距离我们既然很远,肯定不会怀疑我们(攻击他们),趁他们尚未聚集,我们必须挫伤他们的锐气,出其不意,一定没有不打败(他们)的道理。(去:距离。见疑:怀疑我们。及:趁。挫:挫伤。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从春到冬,打了将近数百仗,军队疲惫,士气衰微,魏国援兵又想在梁军背后构筑工事。(师:军队。老:疲惫。气:士气。筑垒于军后:在梁军背后构筑工事。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沮:挫伤。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
小题2:①是指他召集将士。②指其有谋略。⑤指侯景败逃,庆之缴获战利品。
小题3:“敌军已无战斗之心”有误,原文是指自己一方无战斗之心。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语句通畅。关键字:“去”,译为“距离”;“及”译为“趁”;“挫”译为“挫伤”;“师”译为“军队”;“老”译为“疲惫”;“气”译为“士气”。句式:“见疑”,宾语前置句,译为“怀疑我们”,见在此是代词,代“我们”;“筑垒于军后”,介词结构后置句,译为“在梁军背后构筑工事”。
参考译文: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郡国山人。年少的时候就跟随高祖,高祖喜欢下棋,常常通宵达旦不停止,其它的侍从因疲倦睡了,只有陈庆之没睡,一听到招呼就来,于是很受亲近赏识。庆之跟随高祖东下平定建业,不久被任命为主书,他散尽钱财,召集将士,常想有一天能够为朝廷效力。
梁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攻伐涡阳。北魏派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骑兵十五万来援战,其先锋部队到达驼涧,距离涡阳大约有四十里。陈庆之想前往迎战,参军韦放认为北魏的前锋部队必定是精锐的骑兵部队,跟它作战即便战胜了,不足以作为功劳,如果失利的话,则会挫伤整个军队的士气,兵法上所说的以逸待劳,不如不要出击。陈庆之说道:“北魏的军队远道而来,都已经非常疲惫了,距离我们既然很远,肯定不会怀疑我们(攻击他们),趁他们尚未聚集,我们必须挫伤他们的锐气,出其不意,一定没有不打败(他们)的道理。而且我听说北魏军队他们所驻扎的营寨,林木丰盛,必定不敢在夜间出来巡视。如果你们再有疑惑的话,那么我陈庆之请求一个人率军去攻击他们。”于是陈庆之与他手下大约二百多名骑兵长途奔袭,击破北魏的先锋部队,使得北魏援军人人震恐。陈庆之回到营寨,马上和众将一起连营进发,占据涡阳城,与北魏的援军相持不下。从春到冬,打了将近数百仗,军队疲惫,士气衰微,魏国援兵又想在梁军背后构筑工事。曹仲宗等担心腹背受敌,就商量想撤军。陈庆之拿着梁武帝赐给他的节仗(这种节仗在外可代表皇帝本人,类似于后来的尚方宝剑),在军门前大声说:“我们一起来到这里,经历了一年,浪费粮食和武器,数量非常多。众军无战斗之心,都商量着要退缩,难道这是想要成就功名?(这样做)只不过是聚集在一起做劫掠滋扰的事罢了。我曾听说只要将自己置之于死地,才能获得生存,大家同心协力,这样之后跟敌人作战!如果你们确实想退却,我手上有皇上的密敕,今日如果违反敕令,我就依照密敕上的吩咐来行事。”曹仲宗认为他的计策充满豪气,于是就听从了他。北魏的援军部队分兵牵制,一连筑起十三道营垒。(为了击破这些营垒,)陈庆之率领一部分精锐的部队,每个人嘴里含着枚(以便不发出声音),于一天夜里对北魏的营垒发起夜袭,攻陷其中的四座营垒,涡阳城的守将王纬请求归降。梁高祖赞赏他,亲自写了诏书称他是:“不是名将的后代,也不是豪族的门下,觖望风云,以至到达这种地步,在这次战役中,深思熟虑,有雄奇的才略,擅长攻克,获圆满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勋业),开朱门迎接宾客,使自己的勇名传于史册,这难道不是大丈夫的本色吗?”
梁大同二年,北魏派遣大将侯景率领七万人进犯楚州,楚州刺史桓和陷没,侯景继续进军淮上,并送陈庆之一封信让他投降。梁武帝就命令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去支援陈庆之。援军刚刚开到黎浆县,陈庆之已经击败了侯景。当时正值大寒雪,侯景丢弃许多军用物质而逃。陈庆之把那些军用物质全都收获而返。陈庆之晋升官职,号仁威将军。这一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打开仓库赈济灾民,(灾民)很多得以保全活命。豫州的百姓李升等八百多人上表朝廷,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梁武帝下诏答应了他们。梁大同五年十月,陈庆之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六。他被追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号武。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选自《论语》 )
参考答案: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三个“矣”后面断开,“三世”“五世”并举,前面断开,“天下”“证”陈述对象转换,中间断开,“则”是分句和后半部分,放在后面的句子中。
【参考译文】
孔子说:“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 天子。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出 自诸侯,大约传至十代很少有不失去的;出自大夫,传至五代很 少有不失去的;大夫的家臣操纵了国家的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 不失去的。世道清明,那么政令就不会出自大夫。世道清明,那 么老百姓就不会议论政治。”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后为先锋。燕王曰:“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安击败燕将。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安大破之。再战滹沱河,又破之。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四年,燕兵破萧县。安引军蹑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安转战,斩真。真,骁将。燕王尝曰:“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而粮运为燕兵所阻。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至是被擒,军中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
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曰:“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失道:迷失道路
B.安引军蹑其后蹑:跟随
C.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引却:引兵击退
D.燕王以精骑遮安军遮:拦截
小题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平安作战“材勇”的一组是(?▲?)(3分)
①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②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
③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④安引军蹑其后
⑤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⑥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3分)
A.平安率领先锋部队攻打燕王。作战时,燕王因为有些轻敌,被平安打得大败,后来制造假象,迷惑对方,才得以逃脱。
B.作战时,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成为楼台,高达几丈,战争进行的激烈时,就登楼眺望,并用强弓向燕军射箭,射死了很多敌人。
C.平安在与燕王的战斗中,多次打败燕王,并斩杀燕王的爱将。后来他与何福的军队会合,使燕军非常害怕,燕王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脱铠甲。
D.因粮草运输遭燕军阻截,平安分兵前往迎战,燕王率精锐骑兵拦截他,使平安军队一分为二。第二天,燕军又突然迫近军营,发了三炮,致使安军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被捕。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3分)译文:?▲?
(2)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3分)译文:?▲?
(3)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4分)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
(1)(燕王)燕王的马受了伤,箭也用完了,宝剑折断无法击杀。(“创”受伤,1分,“竭”用尽,1分;“折”折断,1分。整句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
(2)告诉世子要小心收藏,将来把它拿给后人看。(“谕”告诉,“谨”小心,“示”给……看,三处各1分。整句语意明显错误或不通则该句不得分)
(3)众将谋划转移军队到淮地以获得粮草,当晚命令部队听到三声炮响就迅速出发。(“谋”谋划,1分;“就”获得,1分;“夜”在夜间,当晚,1分;“走”迅速出发,1分。整句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引却:后退
小题1:解析:①⑥燕王朱棣所为;③乃顾成语,是间接表现。
小题1:解析:燕王逃脱是因为恰遇朱高煦救兵到来。
平安,滁州人,字保儿。建文元年,攻打燕国,平安凭借列将的身份跟从出征。后来担任先锋。燕王说:“平安,竖子罢了,以前跟随我出塞,识破我用兵的计策,我要先打败他。”等到打仗的时候,不能挫败平安。燕王迷了路,只有三个骑兵跟随他。平安打败了燕国将领。燕王看到情况紧急,亲自上战场冒着箭雨、飞石奋力作战,燕王的马受了伤,箭也用完了,宝剑折断无法击杀。燕王于是飞奔登上大堤,举起马鞭假装招引后备骑兵来迷惑敌人,恰好朱高煦救兵来到,才得以幸免。在这时,平安作战最为尽力,燕王差一点就被平安的兵器伤到。
第二年,燕打败了盛庸,调军和平安作战。平安大败他们。又在滹沱河作战,又打败了他们。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做成楼台,达几丈之高,作战激烈时,就登上楼台眺望,用强弓向燕军发射,燕军死了很多。滹沱河这场战斗,箭射在燕王的旗帜上就如同刺猬身上的刺那样多。燕王派人送旗帜到北平,告诉世子要小心收藏,将来把它拿给后人看。顾成在这之前已经被捉到了燕国,看到旗帜就流下了眼泪说:“我从小参军,现在年老了,经历了多场战争,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激烈)的。”
八月,平安和燕将李彬在杨村作战,打败了他。建文四年,燕军攻破萧县。平安带领军队跟随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击敌人。平安辗转作战,斩杀王真。王真,是一员骁将。燕王曾经说:“如果诸位大将都像王真一样奋力勇猛,什么事情做不成呢!”燕王于是亲自迎战,平安的部将火耳灰手持长矛大声呼喊,径直上前刺杀燕王,这时,身下战马突然跌倒,火耳灰被活捉。平安稍微引兵退却一些。过了一些时侯,又前进到小河旁,从左右两路夹击燕军,杀了燕军大将陈文。不久,何福的军队也到了,与平安的军队会合。燕军更加害怕
,燕王一连几天几夜都穿着铠甲。
何福想要持久作战使燕军疲劳,就把部队转移到灵璧,深挖护城河(壕沟)加高城墙来使自己的城池坚固。粮草运输遭到燕军的阻截。平安派兵前往迎接,燕王用精锐骑兵阻截平安军队,使他一分为二。何福打开壁垒前来救援,被朱高煦打败。众将谋划转移军队到淮地以获得粮草,当晚命令部队听到三声炮响就迅速出发。第二天,燕军突然迫近军营,发了三声炮,士兵误以为是自己的信号,争着赶赴城门,于是军队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军人马纷纷跌落壕沟,把壕沟都填满了。平安等三十七人都被捉住。平安在真定驻扎了很久,多次打败燕兵,斩杀了好几员善战的大将,燕军将领没有人敢触其锋芒。现在被捉住,军中士兵欢呼震动天地,说:“我们这些人从此就安全了!”燕王爱惜他的才能和勇气,选精锐士兵护送他到北平,命令世子和郭资等人好好照顾他。永乐七年三
月,皇帝在北京巡查,批阅奏章看到平安的名字,对身边的随从说:“平保儿还在啊?”平安听说了这件事,就自杀了。皇上命令用指挥使的俸禄给养他的儿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闲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沛公之从砀北击昌邑,彭越助之。汉王二年春,与魏王豹及诸侯东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王之败彭城解而西也,彭越皆复亡其所下城,独将其兵北居河上。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汉四年冬,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彭越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项王闻之,乃使曹咎守成皋,自东收彭越所下城邑,皆复为楚。越将其兵北走谷城。汉五年秋,项王之南走阳夏,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
(五年)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徵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太史公曰: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已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彼无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划线词的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渔钜野泽中渔:捕鱼
B.与期旦日日出会期:约定
C.高帝怒,使人让梁王让:责备
D.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掩:掩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陈胜、项梁之起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
B.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绝其后粮于梁地
C.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项王闻之,乃使曹咎守成皋
D.乃拜彭越为魏相国长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彭越有见识和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两龙方斗,且待之。?②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
③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④彭越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
⑤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⑥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彭越出身江洋大盗,却极富军事才能。这从“少年”劝他起事时他的反应及“诛最后者一人”杀一儆百的做法可以看出。
B.汉王二年春天,彭越被任命为魏国国相,让他独揽兵权,平定梁地,以往来出没攻击楚军的方式,在梁地断绝楚军的后援粮草。汉五年秋,彭越还缴获谷物十多万斛。
C.彭越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仅仅因汉王征兵未亲自前往就获罪。又由于吕后进言“诛之”,并设下圈套陷害;廷尉王恬开火上浇油,进“族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运。
D.司马迁认为,彭越出身贫贱却能席地千里,南面称王,他若未被诛,只要一有机会,就有可能大展抱负,让风云变色。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3分)
怀 畔 逆 之 意 及 败 不 死 而 虏 囚 身 被 刑 戮 何 哉 中 材 已 上 且 羞 其 行 况 王 者 乎 彼 无 异 故 智 略 绝 人 独 患 无 身 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3分)
②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1)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来源:91exam .org已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彼无?
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错3处扣1分)
(2)①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现在,约定好的时间而有很多人迟到,不能都
杀头,只杀最后来的一个人。
②吕后向皇上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到蜀地,这是给自己
留下祸患,不如顺便除掉他。”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诬告他再次阴谋^造**。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D(掩:袭击)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A (A、被 B、他们的/那些 C、于是,就/竟然 D、但/如果)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题3:试题分析:A(②⑥是间接表现,⑤是别人说的话)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有见识和才能”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彭越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有见识和才能”,有的可能能体现“有见识和才能”,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B(断绝楚军粮道是在汉王三年)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1)胸怀叛逆的心志,等到失败,没能杀身成名而甘当阶下囚徒,以致本身被杀戮,为什么呢?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尚且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何况称王道孤的人呢!(2)①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强”“以为”各1分,句意通顺1分。②这个句子中关键词“徒”、“之”、“其”、“复”,每个1分。
点评: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彭越,是昌邑人,别号彭仲。常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伙同一帮人做强盗。陈胜、项梁揭竿而起,有的年轻人就对彭越说:“很多豪杰都争相树起旗号,背叛秦朝,你可以站出来,咱们也效仿他们那样干。”彭越说:“现在两条龙刚刚搏斗,还是等一等吧。”
过了一年多,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彭越拒绝说:“我不愿和你们一块干。”年轻人们执意请求,才答应了。跟他们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迟到的人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迟到的有十多人,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当时,彭越很抱歉地说:“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现在,约定好的时间而有很多人迟到,不能都杀头,只杀最后来的一个人。”命令校长杀掉他。大家都笑着说:“何必这样呢,今后不敢再迟到就是了。”于是彭越就拉过最后到的那个人杀了。设置土坛,用人头祭奠,号令所属众人。众人都大为震惊,害怕彭越,没有谁敢抬头看他。于是就带领大家出发夺取土地,收集诸侯逃散的士兵,有一千多人。
沛公从砀北上攻昌邑,彭越援助他。汉王二年春天,汉王和魏王豹以及各路诸侯向东攻打楚国,彭越率领他的部队三万多人在外黄归附汉王。就任命彭越做魏国国相,独揽兵权,平定梁地。
汉王在彭城战败,向西溃退,彭越把他攻占的城池又都丢掉,独自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汉王三年,彭越经常往来出没替汉王游动出兵,攻击楚军,在梁地断绝他们的后援粮草。汉四年冬,项王和汉王在荥阳相持,彭越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就派曹咎驻守城皋,亲自向东收复了彭越攻克的城邑,又都归复楚国所有。彭越带着他的队伍北上谷城。汉五年秋,项王的军队向南撤退到夏阳,彭越又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项籍已死。
那年春天,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汉十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汉高帝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梁王征兵。梁王说有病,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高帝很生气,派人去责备梁王。梁王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梁王不听从他的意见,仍然说有病。梁王对他的太仆很生气,打算杀掉他。太仆慌忙逃到汉高帝那儿,控告梁王和扈辄阴谋反叛。于是皇上派使臣出其不意地袭击梁王,梁王不曾察觉,逮捕了梁王,把他囚禁在洛阳。经主管官吏审理,认为他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皇上依法判处。皇上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向西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打算前往洛阳,路上遇见彭王,彭王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答应下来,和他一块向东去洛阳。吕后向皇上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廷尉王恬开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皇上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封国被废除。
太史公说:魏豹、彭越虽然出身贫贱,然而他们象卷席子一样,占有了千里广阔的土地,南面称王,他们踏着敌人的血迹乘胜追击,名声一天天地显扬。胸怀叛逆的心志,等到失败,没能杀身成名而甘当阶下囚徒,以致本身被杀戮,为什么呢?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尚且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何况称王道孤的人呢!他们之所以忍辱不死,没有别的缘故,由于他们的智慧、谋略高人一筹,只担心不能保全自身的性命。只要他们能掌握一点点权力,其政治风云变幻,就能施展他们的作为,因此被囚禁起来而不逃避啊。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_饮_不_入_口_者_三_日_恸_辄_呕_血_扶_乃_能_起_既_葬_结_庐_墓_所_诸_相_以_居_忧_无_例_欲_极_力_起_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参考答案: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语法分析有助于断句。“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主语是希宪公,“扶乃能起”是众人,“既葬结庐基所”主语是希宪公,“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的主语是“诸相”。再从句意确定每处断句的地方,此外“既”一般用在句首。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