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常见题型》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7-03 21:51:56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苦难犹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
  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他工作勤奋,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青年邀这位也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只小笼包子。他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
这个青年由于勤奋,受到老板的器重;因为节俭,得到了外商的尊重与信任。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这个传统美德,你一定会有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或感受、看法和信念等,请你以“美德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例文一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小时候常听妈妈唱这样一首歌:“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歌词其实更多是赞美珍惜一寸布、一张纸、一枚螺丝钉的节俭精神。今天看到一则材料: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打工仔竟然成为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仔细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勤奋”、“节俭”乃是他获胜的法宝,于是我对“勤”“俭”有了新的领悟。
成功的人往往是俭朴的,因为他们懂得创业的艰辛。约翰尼·鲁卡斯是一位净资产数百万美元的富翁,一次电视主持人问他:“您购买一套衣服最多花过多少钱?”谁都没有猜出——399美元,包括给自己、妻子和三个儿子。这还是为了他结婚25年婚宴才这样“奢侈”的。比萨饼大王托马斯发财后,不租用豪华办公室,一直在他那厨房后面的小屋里办公,理由是“没必要”。怪不得那个青年凭着饭桌上的俭朴,凭着“饭后带走吃剩下的两个包子”就能与外商签下几百万的合同。那富有的外商正是被中国青年的节俭美德所吸引啊!
俭朴重要,勤奋与之相比,可能更重要。如果说成功的人往往是俭朴的,那么我更肯定地说:“成功的人一定是勤奋的。”
俗话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正如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才能和成功也不会从天而降。“不下十年死功夫,焉能办成一事情?”谭嗣同的这句话已被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所验证。无论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发明炸药的诺贝尔,还是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哪一个不是刻苦勤奋之人?所以我们的信条是:伟大的成绩与不懈的努力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本来失败是成功之母,单有母不能生子。成功之父为谁?勤奋是成功之父。”愿我们一同牢记!
大家一定听过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
一个父亲临终前将一幅写有“勤俭”二字的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按这两个字去做。哪知兄弟俩闹分家,竟将匾一锯两半,各分一字。一个“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碗”,一个“只俭不勤,坐吃山空饿死人”。古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要想在学习、工作、事业上取得成功,勤奋和节俭,一个都不能少。让我们以那句已经成为箴言的老话来共勉:“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解析:要想在一篇短文中同时议论到勤奋和节俭,往往容易顾此失彼。这位同学较好地处理了二者的关系,将两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先以一首老歌引出话题,赋予“勤俭”以“勤奋、节俭”的新的内涵。接着谈成功之人尚俭朴,更离不开勤奋。递进的层次表明了作者议论的侧重点。最后以一个故事作结,显得很新颖。这篇文章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特别是议论比较仓促,不够深入。如果在举例之后进一步深入分析,文章会更有说服力
例文二
尚俭戒奢谈
“布衣将军”冯玉祥,是以主张勤俭治国、朴素为人而著称的。1941年,周恩来同志在《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一文中,曾大加称赞这位布衣将军“一向习于勤俭朴素,有人以为过,我以为果能人人如此,官场中何至如今日之奢靡不振?”
无独有偶,“布衣元帅”彭德怀,更是一位一生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光辉楷模。他不仅经常鞭策自己尚俭戒奢、杜绝腐化,而且一贯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建国,不论在顺境或逆境中,总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始终如一。
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均已证明,这种尚俭戒奢、艰苦奋斗的精神丢不得,应予弘扬光大。最近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写尽了封建官僚四大家族的富贵荣华、穷奢极欲,导致的结局是树倒猢狲散,宁荣二府分崩离析、一败涂地。奢靡挥霍,不仅没有给贾宝玉、林黛玉带来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且也没有使王熙凤、薛宝钗等人落个好下场,飞扬跋扈一时的凤辣子死后被一张破席卷出门去,其独生女儿寄食在刘姥姥家。这固然是典型化的艺术描写,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奢靡无度足以败家亡国的历史教训。对此,不仅历代的先哲高士深知其重要,就连那些头脑清醒的明君贤臣也懂得其危害。唐太宗李世民从隋朝败亡的教训中,看到了“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所以他能以隋亡为镜,在治国创业中坚持尚俭戒奢,有名的贞观之治与此举关系甚大。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勤劳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革命队伍的传家之宝。如果“热风吹得人晕醉,错把中国当美国”,现在就搞什么“福利型”的“高消费”,大兴豪华建筑,大盖超级宾馆,滥修殿堂庙宇,常摆高档华宴,一味追求“翠盖鸣涛,富丽堂皇”,“珍馐佳肴,花天酒地”,我想不仅预期的目的达不到,而且还会把崇高理想、雄心壮志、党的宗旨、公仆本色、高风亮节等等一股脑儿“消费”掉。所以说,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当贯穿于修身、创业、改革、开放等治家治国的一切领域中,是振兴中华、富民强国的长远大计,绝非权宜之计,切莫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诗人李商隐的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之所以能传诵至今,正是因为它揭示了一条不容忽视和背离的警世真理。
解析:要写好思想评论,首先要有正确的观点,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因为这类文章针对性很强,例如本文所涉及的理论的面就很广,大的问题有改革开放与“高消费”的关系,小的问题有吃、住的基本需求。论述问题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从《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等谈到现实生活的经验。这样,既有历史的跨度,又有现实的深度,道理比较透彻,读者容易接受。同时,也能将自己鲜明的观点更好地示于众人。


本题解析:
写作提示:这个话题中,“勤奋”、“节俭”二者其实可以分解为两个话题来写,这样立意可以各有侧重。如果合为一个话题,在行文中要注意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可偏废,即要全面准确。这是个老话题,若以议论文来写,比较好把握;若以记叙文来写,需要选取新颖的事件;若以散文来写,倒能写出新意,只是难度稍微大些。
立意参考:①勤奋节俭的褒扬色彩很明显,所以可直接从正面立意,也可以通过批评不勤奋节俭的现象以达到间接表明观点的目的。②人们也许对勤奋节俭认识模糊,也许认为今天没必要提及这个话题,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次写作帮助他们澄清是非,提高认识。③泛泛地谈勤奋节俭容易流于肤浅,对生活中那打动过你的勤奋节俭的故事,如果加以具体叙述、生动描写,集中一点深入去谈,效果会更好。④勤奋节俭的内容似乎已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某种共识,这样题材可能会显得缺乏新意,那么,今天的我们就应赋予其时代的气息。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1·3·11”这个日期会被日本人铭记。日本所遭受的灾难,引发世人的关注。下面是摘自网站的网友言论:
———珍视生命!为受灾的日本人民祈祷、祝福!
———连南京大屠杀都不承认的这样一个民族,真的值得我们同情吗?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我们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援助,其中也包括日本人民。
———汶川、海地、玉树、智利、日本的地震,印度洋海啸,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大自然为什么老是和人类作对?
———日本民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在这次灾难中,我们应向他们学些什么呢?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60分)作文参考角度:(一)尊重生命;(二)克服狭隘的爱国主义;(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人类应团结互助;(三)注重环保,防患于未然;(四)面对灾难,我们应学习日本人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冷静自制的态度及井然有序的行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小贩用竹筐挑着两个瓦缸,悠然走在山间小路上。脚下一踉跄,竹筐落地,靠山崖一边的瓦缸从竹筐里滚出来。一直滚下了长满杂草灌木的山崖。小贩看着还留在身边的另一个瓦缸,心头火起。拾起路边的石头将瓦缸砸得粉碎。
不过他又觉得好奇,想看看滚下山崖的瓦缸究竟怎么样了。小贩攀援这杂草灌木往下没有几步,就看见瓦缸恰好被卡在两棵小树之间,完整无缺。小贩一声长叹,拿起石头又将这只瓦缸也砸得粉碎,挑着空竹筐回去了。
回家的路上,小贩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地想:我真是太不冷静了。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三思而后动
一个卖瓦缸的小贩,路经山间,不慎一瓦缸滚落山崖,于是二话不说,怒将另一只瓦缸砸得粉碎。又好奇去寻山崖下之瓦缸,那瓦缸竟完好无损,但也毁于小贩的怒火之中,小贩只落得两手空空而回。
其实,若小贩保持冷静,三思而后动,保住一笔财富,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说:遇事而不冲动,三思而后行,此乃为人处事,迈向成功的正确方法。
古人云:“鸟三顾而后返,人三思而后行。”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你是否还记得《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回想春秋,鲁国遭齐国攻打,鲁王向城中选拔人才,曹刿便向鲁王阐述了自己对战役的思考,即战前取信于民,为百姓办实事;战时待机于军,敌三鼓竭而我军击之;战后待敌而动,观其轮蹄印迹,乘其慌乱而追之。最后鲁国大败齐国。曹刿每一步行动都是三思而后行,观敌真正败退才追击,不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正是因为有如此缜密的三思方使鲁国大胜之,三思而后动真乃处事之道也。
再观范蠡、文种,辅佐勾践十年,出谋划策,奔走效劳,十年后大败吴国以至齐鲁,称霸中原,无人敢于争锋。这时范蠡感受到了危机。俗话说:“鸟飞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经三思后,决定带上妻儿隐居山林,改名陶朱公,保下一条性命。而不听范蠡劝告的文种最终成为勾践剑下冤鬼。
三思而后行成功的事例很多很多,不三思而铸成大错的也不计其数。想一代奸雄曹操,破荆州,下江陵,四酒临江,横槊赋诗,那时是何等风光。只见他挥师百万,驻军于赤壁西岸,欲与孙刘联军一决高下。可当周瑜一施反间计,曹操即怒发冲冠,速斩水军统帅蔡瑁、张允,导致水军无帅,最后一败涂地。这一仗使他蒙受了莫大的损失,怪只怪他缺乏缜密的思考啊。
其实,人生茫茫路途,我们遇到的问题又何止千千万。在面对问题时,我们需要的是三思而后动。三思是成功的阶石,我们需一级一级把它铺好。
简评:写作前较好地领会了材料的含义,从中引出了鲜明的观点,并能选用曹刿、范蠡、文种、曹操等典型论据进行论证,论据与论点是吻合的。但论据还是偏少些。使用论据也不够准确,如说“鲁王向城中选拔人才”原文记载并不是这样,原文还把“文种”说成是“韩桃”。语言也不够准确,上文语言已作了一定的修改。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提示,根据故事去感悟,蕴含的道理大都不止一个,但是最好是找到最佳的角度立意,切忌把“走偏门”当做求新。故事体现的哲理至少有:生活中遭遇意外,遭遇失败,遭遇“不公正”不能意气用事,应该冷静地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在没有彻底了解事情真相之前,不要急于下结论;有一些失败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还要将错就错,而不是及时总结及时纠正,必将一事无成。围绕这些哲理,记叙自己的见闻,发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60分)
话题作文:
目标与现实
要求:
1、题目自拟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不低于800字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老槐树下
终于,老槐树也开始寂寞了,只有炙热的太阳烘烤着油油的绿叶,蝉在绿叶丛里不停地嚎叫。
——题记
记得小的时候,家门前的路两旁直立着一些老槐树。每到盛夏,炙热的太阳烘烤着油油的绿叶,蝉在绿叶丛里不停地嚎叫。这时,老槐树下便热闹了起来。妇女们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拉着家常;男人们则拿个竹匾子或长凳子什么的,在树底下悠闲地小睡。
在我的记忆中,幺叔是其中的一个。身材高大的他,总是光着满是疙瘩的膀子和上身,弯着身子睡在竹匾里面,并且旁若无人地打着呼,那呼声简直能传三里四里路的。
那时的我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每当幺叔睡着了之后,我便拨了根割尾巴草在他光着的上身上搔动。幺叔最怕痒痒了,每次一搔,他都会笑醒了,笑得在竹匾里打转。
被搔醒了,幺叔就跟我闲侃。他给我讲《西游记》,硬是说紧箍咒套在猪八戒头上。直到我长大,我才知道,那里是这回事啊。
有时他也会跟我说他当时上学是多么地认真,成绩多么多么地好,但生在那个时代,只能早早地离开学校;然后慨叹道:“那城里多好!”接着大声喊将起来:“城里人看不起咱农村人,呸!将来老子一定要赚大把大把的钱,让那城里人看到我就像看到大爷!”抓起茶壶猛喝一气。
终于,老槐树也开始寂寞了,只有炙热的太阳烘烤着油油的绿叶,蝉在绿叶丛里不停地嚎叫。老槐树下只有匆匆而过的行人。
上次放假回家,正走着,一辆崭新的“豪爵”摩托车停在我的身边。我一看,不是幺叔吗?雪白的衬衣打着领带,西装笔挺,皮鞋亮堂。“傻小子,愣着干什么?走,我带你回家!”
原来幺叔的家具厂红火了,现在他的钱已经超过了六位数。
我打趣地问他:“以后还会在老槐树下睡觉吗?”
他认真地说:“现在可忙了,连脚站地的工夫都没有。只可惜肚子里没几滴墨水,要不然钞票都翻几番了。——你现在可要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啊!”
到了家门口,站在老槐树下,我稍微打量了下幺叔。他人可精神多了,额头的皱纹也已很深了。
我突然明白,其实目标和现实也并不遥远,只要努力拼搏,目标是会转变为现实的。
[习作二]
目标与现实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
我不想用许多华而不实的形容词来描述高三的生活是多么的辛苦。高三?高“山”!我们每天在成堆的作业中起早贪黑,还要时不时地抬头看看自己在名次表中的位置是否呈上升趋势,何时才能到达顶峰,然后居高不下。我只知道眼镜的度数在一百一百地加深,体重在一斤一点斤地下降……
如果谈及目标,我想我的目标只有三个字:上大学!
爸爸曾经告诉我:目标与现实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而已,如何让目标成为现实,就要看你为之付出多少努力了。
进入深秋,手上生了若干倒刺。顺着倒刺生长的方向摸去,没有任何感觉;可是逆着它生长的方向摸去,便有钻心的痛;如果硬是用力拔去那些倒刺,虽然当时有种叛逆的快感,但不久就会有又红又肿的伤口。
我不想让自己的目标有一天成为人生中最大的伤口,所以我必须努力,冲着爸爸的那句话。
可是现实中,常常是在别人鄙夷得不可一世的目光中阅读自己的卑微,从别人的成功里目睹自己的失败。有时我会问自己,是否平日里的孜孜不倦真的能换回梦中的鲜花与掌声?我迷惑不解……
虽然如此,我仍然不轻言放弃。无论怎样,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我只能将面部最常见的表情设置为无表情。也许,有的时候想得太多,反而让人向往简单。我现在只想简单,简单地学习,简单地生活,简单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简单到我有足够的资本去复杂。
而这一切仅是为了我的目标:上大学!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听沧桑变化……”也许多年后,当我再听起这首歌时,我会有无限的感慨……
[综合评价]
这两篇习作,虽然依据同一个话题,但文章体裁、构思行文、主旨意趣迥然有别。
李郧阳的《老槐树下》,讲述的是老槐树下的故事。身材高大、满身疙瘩的幺叔平平常常,在老槐树下所发的一段豪言壮语,小作者也许根本不以为意。老槐树寂寞了,树下只有匆匆而过的行人。几年后的幺叔竟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老板,当初的目标已经成为现实。综观全文,文章如行云流水,却又暗暗涌动着波澜。直到文章收尾,才点破题意。这种卒章显志的构思安排,令人称道。
王璟的《目标与现实》,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是一位感情细腻的女孩用心语向你倾诉的真情体验,人生感悟。一般说来,就这个话题来写议论文,最容易流于大而空。本文则结合自身的经历来阐发议论,抒发感受,显得比较实在。文章有真情实感,因而能够感染我们。文章虽然写到了高三学习的辛苦,流露了迷惘之情,但总的表现了积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这符合题意要求。


本题解析:
这是一类关系型的作文。
这类作文,除了要吃准有关概念的含义外,还必须扣紧概念之间的关系。关系的两个方面可以始终联系在一起,也可以有所侧重,无需平均笔墨。以“目标与现实”这个话题而言,要注意围绕“目标”与“现实”的关系,不能只写“目标”而忽视“现实”,反之也不行。
每个人生活在现实中,每个人也都有追求的目标。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往往受到这二者的影响。明白这一点,我们以“目标与现实”为话题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如何处理这问题的人和事、情和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
自然,如何立意,完全可以因材料而异。主要的立意大致有:生活在现实的人,不能没有远大的目标;目标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要将目标转变为现实,需要努力拼搏,等等。
下面提供几个写作思路。
《金牌之路》 从人物事迹入手,说明实现目标需要当前的努力。 ?
?孔令辉终于拿到了奥运金牌,然而这条通往领奖台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次参赛拿的是铜牌,第二次与好友对垒得的是银牌,这次才终于赢得金牌。这一路是伴着汗水还有泪水走过的。但他终于将目标变成了现实,给世人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了一个榜样。?
《目标与现实》 从目标与现实的关系入手,写一篇议论文。
?目标应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如一家全国排名一百的企业,如果想提升到90名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想一下子排名第一则是不太现实的。制定目标后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步骤,不然目标只是梦幻。如企业想提高排名,必须狠抓质量,扩大市场,提高员工素质等。只有这样,目标才能变为现实。
《不断延伸的目标》 采用片断拼接的形式,通过虚构的人物经历表现人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一、小李坐在教室苦读,白炽灯照得人进入一种梦幻状态,他朦朦胧胧看到清华大学的招牌还有门前的石狮子,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事,小李警觉后又沉入学习中。二、身在清华的小李面临毕业,他选择了一家只有几个年轻人的小公司。他知道,凭他们这几位“天之骄子”,一匹黑马将要在中关村脱颖而出。三、小李们的公司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再发展有一定的难度。苦思冥想后,一个念头冒了出来:拍卖公司,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追赶》 将目标与现实人格化,通过寓言故事说明目标存在的重要性。
?目标与现实是路上的两位行人,现实看目标的背影很熟悉,就想追上去看上究竟。但现实走得快,目标也走得快,怎么也追不上,只好在后面大喊“站住”。在目标迟疑的瞬间,现实一下赶上去抓住目标,一看却是与自己相同面貌的人,只是成熟一些。现实很失望,也累了,就停了下来。目标却一言不发仍然向前走。现实醒悟后又大步追了上去……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