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7-03 21:55:05 【

1、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
(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3)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空闻虎旅传宵柝,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马嵬》其二)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_____________,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2)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下。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_________________,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5)《孤独的收割人》的作者_______________,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作家。
(6)1921年鲁迅以“巴人”为笔名发表的,后来又收入小说集《呐喊》中的著名中篇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4、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的坚固进行抵抗,张飞强攻却是打不下。最后,孔明用计活捉了严颜,并对他以礼相待,严颜感其恩义,于是投降。随后,严颜一马当先,奋勇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三国演义》)
B.觉民把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的消息告诉琴,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她找母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当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家》)
C.吴荪甫和孙吉人、王和甫成立了一个银行,吴荪甫此举是要利用筹措来的资本从事股票生意。由于股票生意利好不断,他又低价收购8个小型工厂,经营生活日用品。(《子夜》)
D.有一年,聂赫留朵夫在姑妈家小住。临行前夜,他把玛丝洛娃诱奸了。临别时,他塞给玛丝洛娃一百卢布就到部队去了。玛丝洛娃怀孕被发现后,不得不离开了女主人家。(《复活》)
E.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弗罗洛和卡西莫多劫持。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巴黎圣母院》)



5、单选题  对《过秦论》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历史事实作为论据,并把议论寓于叙述之中,反复进行论证。
B.文中写秦孝公独占天下,咄咄逼人的气势,及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用意是与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灭亡作对比。
C.由本文的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说明作者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反对封建统治的。
D.文中最后两段极言陈涉的卑微,起义军力量的弱小,却能够推翻秦朝,意在说明“仁心不施,其亡可立而待”的道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