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
(一)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礼记·学记》)
(2)它山之石,?。(《诗经·小雅·鹤鸣》)?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然。?,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4)大漠沙如雪,?。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二)(1) 爱人者,?;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
(2)?,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怀。(杜甫《登高》)
(4)?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陈与义《牡丹》)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①,穷巷②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③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④。
【注释】①墟落:村庄?②穷巷:深巷?③雉雊(gòu):雏鸡鸣叫。④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①晚泊渔浦②
宋·潘阆
久客见华发,孤櫂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③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
【注释】①钱塘:今杭州。②渔浦:钱塘江东岸的知名度口?③龙山:钱塘江西岸
(1) 两首诗都着力表现一个“归”字,但“归”的内涵却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王诗以“牛羊”、“?雉”、“蚕”为意向,潘诗以“雁”为意象,意象有别,其中蕴涵的意味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②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①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人。曾在成都设学校,入学者免除徭役,这些措施对当地文化的发展有所促进。②滟滪:即滟滪滩,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
(1)有人说颈联中的数字运用精妙传神,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颔联所抒之情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示秬秸[注]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吴?江
张?先
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注:银鱼和鲈鱼是吴江的特产。合:应该
小题1:请指出诗的中间两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远人曾到合思吴”的理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