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A.铮铮然有京都声/苏子愀然(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B.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略
本题解析:
小题1:因为:于是做。
小题1:然都是:——的样子。B、第一个是在,第二个是比? C、第一个是这,第二个是正确? D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补足音节,不译
小题1:都是状语后置句。
小题1:“老朋友琵琶女”错误,相逢何必曾相识。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1)“予”“ 左迁”(2)“本长安倡女”“ 于”“ 委身”(3)“斯”“ 迁谪”“ 因为”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绝 句 石 懋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前人评价这首诗有“悠扬不尽之致”。你认为它的“悠扬不尽之致”关键在哪一句或哪个词上?为什么?
参考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关键在“寒梅著花未?”一句。问话看似平常,实则意蕴无穷。家乡可问的事物很多,而作者独问“寒梅”,可见“寒梅”与作者不同寻常:或牵系诗人的感情生活,或关涉诗人的风雅往事,或融注了诗人高尚的心态志趣等。“寒梅”意蕴很多,作者偏不点明,以问作结,让读者深思、揣味,故此诗诗味绵长。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杂诗二首(其二)?
曹丕?
西北有浮云,亭亭①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②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③。?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注]①亭亭:远而无所依靠的样子。②飘风:暴起的风。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吴本是秦会稽郡,后汉时分为吴和会稽两郡。?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何种景物?它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6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浮云。特点:孤独无依,身不由己,漂泊流落。情感:①感慨生不逢时;②思念故乡,厌倦客居。
小题1:采用象征(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通过浮云的遭遇,揭示客子的心情。前六句写浮云遭遇飘风,表达客子生不逢时、孤独无依的凄苦;七、八两句写浮云不愿留滞他乡,点明客子思乡的主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浣溪沙(其二)①
姜 彧
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只疑误入武林②溪。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注] ①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姜彧作为河东山西提刑按察使,借视察水利的机会拜谒了晋祠,曾作《浣溪沙》二首,此为第二首。②武林,地名,即今杭州。
小题1:有人说,“山滴岚光水拍堤”中的“滴”字用得别出心裁,请加以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最后一句“一尊心事百年期”,简要分析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滴”字将山上云朵那鲜润洁净且不断飘浮的质感和动感极为形象地呈现了出来,(2分)不仅准确地写出了自然物象的特性,更表现出了作者欣喜、畅快的心境。(2分)
小题2:“心事”,就是词人现在身在官场尚无法实现的归隐田园、寄身山林的心愿。(1分)“百年期”即终生的期待。词人要把眼前这绝佳的山水,作为自己人生的归宿。(1分)抒发了作者想摆脱俗世的喧嚣,早日寄身山林的思想感情。(2分)
本题解析:作品首先从山峰上的云岚写起,一个别出心裁的“滴”字,将山上云朵那鲜润洁净且不断飘浮的质感和动感极为形象地呈现了出来。作者的视线由远而近,接着描写拍岸的河水以及岸边的春草与沙滩。写草言其“香”,状沙称其“暖”与“净”,这些字眼同上句的“滴”字一样,不仅准确地写出了自然物象的特性,更表现出了作者欣喜、畅快的心境。至此,作者的欣喜之情也难再自禁,于是发出了“只疑误入武林溪”的由衷赞叹。下片写林木的繁茂。首句写桃,次句写柳。一鲜红,一碧绿。一蓬勃向上,一茁壮下垂。二者形色迥异而相映成趣,从而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锦绣春天捧给了读者。如此胜境,怎能不让词人情愿老于是乡呢?词末“一尊心事百年期”所表达的即是这样一种心愿。
小词短短六句,以写景为主,描摹物象鲜明生动,且极富层次感,同时善于融情于景而了无痕迹,虽也直写情语,然皆出于自然流露。其语言平易而简洁,风格清新而明快,颇有唐人绝句之意境。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